字词 | 构造旋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构造旋回 亦称“造山旋回”或“褶皱旋回”。 泛指地槽发育的前地槽期、地槽期和后地槽期相继出现的构造运动的序列。前地槽期地壳运动相对稳定,外力地质作用处于相对活跃时期,地表物质的风化、剥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旺盛,地貌发育处于准平原化阶段。地槽期地壳运动激烈,首先以大幅度快速的沉降作用为主,并接受巨厚的沉积。然后转为大幅度的回返上升,地槽一面继续接受沉积,一面使沉积物发生构造变动,并伴随著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形成褶皱带,即形成高大的山脉。 后地槽期即结束地槽的发育阶段形成褶皱带之后,地槽褶皱硬化,地壳运动重新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外力地质作用重新进入相对活跃的时期。法国地质学家贝特朗(Bertrand,M.)根据地层的角度不整合,确立了地槽内褶皱的旋回性。 他于1886~1887年首先在西欧和北美建立了体伦、加里东、海西及阿尔卑斯4个构造旋回。1940年德国地质学家史蒂勒(Still)提出了“巨旋回”的概念,把古生代以来作为一个巨旋回,称为“新地巨旋回”。 加里东、海西和阿尔卑斯等旋回,则是新地巨旋回中的次一级构造旋回,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次一级的亚旋回。1965年黄汲清等建议我国采用世界上通用的加里东、华力西(海西)和阿尔卑斯等旋回。阿尔卑斯旋回可以分为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3个亚旋回。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