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杯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杯苋 【名称出处】:《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 【概况】: 基源 为苋科杯苋属植物杯苋的全草。 杯苋属全世界约27种,中国产4种。 原植物 杯苋Cyathula prostrata(L.)Blume(Achyranthes prostrata L.),又名蛇见怕、镜面草、蛇惊慌(海南)、牛奶藤(云南)。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50cm。根细长。茎钝四棱形,具分枝,有灰色长柔毛,节部带红色,加粗,基部数节生不定根。叶对生,全缘,菱状倒卵形或菱状长圆形,长1.5~6cm,宽6~30mm,上面绿色,下面苍白色.两面有长柔毛,具缘毛;叶柄长1~7mm,有长柔毛。 总状花序由多数花丛组成.总梗延伸,不分枝;花丛具长约1mm的花梗;下部花丛由2~3朵两性花及数朵不育花组成,向上不育花渐少,最上部花丛仅1朵两性花;果实熟时整个花丛脱落;苞片长1~2mm,顶端长渐尖;两性花被片5,卵状长圆形,长2~3mm,淡绿色,具凸尖,外面有白色长柔毛.具3~5脉;雄蕊5,花丝长3~4mm,基部约1mm连合;退化雄蕊长方形,长约0.5mm,顶端截形,具二浅裂或凹缺。胞果球形,直径约0.5mm,无毛;不育花的花被片及苞片黄色,长约1.5mm。 种子卵状长圆形.极小,褐色.光亮。 花果期6~11月。(图见《中国植物志》.25卷.2分册.219页,图版48∶12-17)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灌丛或小河边:分布于中国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越南、印度、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非洲均有分布。 。【生药】:采集 全年可采,晒干或鲜用。 【化学】: 全株含促蜕皮甾醇(Ecdysterone)。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61 【药性】: 性味 苦、涩,微凉。 功效 消肿止痛,止痢,止咳。 主治 跌打伤,痢疾,咳嗽。 ❶ 《海南植物志》:“治痢疾,止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小儿疳积,蛇咬伤,跌打损伤,疮疡肿毒:杯苋全草30~60g,煎汤内服。外用全草适量,捣烂敷患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