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杜文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杜文秀 【生卒】:1827—1872 【介绍】: 太平天囯时期,云南回民起义的杰出领袖。 云南永昌府保山县人,回族,字云焕,号百香。本姓杨,名秀,母杜氏,因承嗣舅家,故从母姓。少时勤敏好学,聪颖过人,13岁通古籍,14岁中秀才,16岁补廪膳生员。1847年7月为给在保山回汉械斗中死去的家人伸冤,曾与丁灿庭、木文科等赴京师都察院控告地方官,未果。 返滇后流落蒙化、赵州、永平一带,组织“忠义堂”、“永胜堂”,发动群众,密谋反清。为处理保山县回民产业,毅然回县交涉,被捕入狱。 1856年春,楚雄南安州回汉百姓为争夺石羊银矿厂发生械斗,大量无辜回民被杀,进而发展成大规模屠回惨案,回民被迫起义。7月杜文秀被营救出狱,即赴蒙化,于大小围梗组织回众万余人,驰援大理被屠之回民。 8月袭取下关,旋占大理。 9月17日起义群众筑坛于校军场,杜文秀被推为领袖,称“总统兵马大元帅”,建立了以大理为中心的回民起义政权。杜文秀宣布起义宗旨是“志在救劫救民,心存安回安汉”,表示“遥奉太平天囯南京之号召,革命满清”,并提出“联回汉为一体,竖立义旗,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政治纲领。为稳定社会秩序,改善民族关系及发展社会生产,他采取了民族联合政策,提出“回汉夷三教,……出入相友,守望相助”以及“不分回汉,一体保护”主张;为严肃吏治,颁布《管理军政条例》,规定各级文武官员的任用,均由现职官员视其才能保举,“勿得越级滥保”,镇守官员“须以廉洁自持”;为恢复和发展生产,出告示,招民垦荒芜,并“给耕牛,发籽种”;重视矿利,鼓励开矿煎盐,以取五矿六井之利。 起义后,麾军攻取滇西四十余城,辖区东起楚雄,西至腾越,南达云州,北抵丽江这一广大地区。坚决反清,多次严辞拒绝清廷利用马复初、马如龙等人的劝降。 对侵入云南的英法势力予以揭露,戳穿其妄图侵占云南的野心,拒绝接见英法“使者”,并将其逐出境外。 1867至1869年发兵东征,旨在取昆明。 为此发布《帅府布告》、《誓师文》和《兴师檄文》,阐明东征目的是“收复全滇,除残暴以安良善”及“锄满”、“拊汉”、“除奸”。东征历时两年,后因屡失战机和将领之间不和而归于失败。 东征失败后,清军在岑毓英的督率下大举反攻。杜文秀率众英勇抵抗,然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大理城于1872年12月失陷。 为保全城生命,他服毒赴清营牺牲。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