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李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李寻 【生卒】:生卒年不详 【介绍】: 字之长,主要活动年代在汉哀帝时期,是西汉末期的儒学家、阴阳学家。 平陵(陕西咸阳)人,哀帝时为黄门侍郎、骑都尉,因支持方士夏贺良等人改元乱政,被流放到敦煌郡。李寻早年治《尚书》,独好《洪范》灾异,把阴阳灾异与占星术相结合,建立了日月五星灾异论,成为汉代阴阳灾异理论中较有特色的一种。他把君主比作太阳,把月亮星辰比作后妃大臣,日月星辰在方位、亮度上的任何变化,都与君主、后妃、大臣的品德及行为相关。他说:“夫日者,众阳之长,辉光所烛,万里同晷,人君之表也。故日将旦,清风发,群阴伏,君以临朝,不牵于色。日初出,炎以阳,君登朝,佞不行,忠直进,不蔽障。 日中辉光,君德盛明,大臣奉公。日将入,专以壹,君就房,有常节。 ”(《汉书·李寻传》)相反,“君不修道,则日失其度,晻昧亡光”。(同上)并推断阴云邪气起于日初出时,表示君主为后宫女色所牵累;起于日出之后,表示君主的幸臣乱政;起于中午者,表示君主被大臣欺罔;起于日落之后,表示君主受妻妾纠缠。其他如五星失常,表示朝廷举措失当;月亮失度,则表示母后乱朝等。总之,在李寻眼里,天象的任何变化,都能从人事政治上找到征验和反映,并通过观察天象的变化,来指陈国家政治的弊端,提出改革的要求。 他主张“察阳抑阴”,抑制外戚和后党专权,同时要“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同上)使国家政治清明。所以李寻的日月五星灾异论,在哲学上是唯心主义的,在政治上则有批评弊政的意义。《汉书》卷75有传。(高流水)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