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身成仁
[结构] 复句式:目的关系。 [释义] 原指牺牲生命以成全仁德。现指为正义事业和崇高理想而牺牲自己的生命。成:成全。 仁:仁德,儒家道德的最高准则。 [出处] 《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功能、例句] ❶ 作谓语。闻一多《文艺与爱国——纪念三月十八》:“若得著死难者热情的全部,便可以追他们的踪迹,杀身成仁了。” ❷ 作定语。宋·苏轼《乞将章疏付有司札事》:“夫君子之所重者,名节也,故有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可杀不可辱之语。” [附条] ❶ “杀身成义”。《北史·崔鉴等传论》。 ❷ “舍身成仁”。 郭沫若《圣者》。 ❸ “成仁”。 清·李因笃《题世胄都指挥使崔公汝明像》。 [同义] 舍生取义 从容就义 成仁取义 [反义] 贪生舍义 忍垢偷生 [辨误] 仁,不能写作“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