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分经
❶ 本草著作。 不分卷。清姚澜(涴云)撰,初刊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 此书以经络为纲,药品为目,故名。首列“内景经络图”15幅,次载“总药便览”,按草木虫鱼等14类备载药名(下注所归经络),以便按经查药。 正文以十二经及命门、奇经为纲,统领诸药(又另设“不循经络药品”一节)。各经之下,又将药品分成补、和、攻、散、寒、热6类。 全书共收药804种,各药仅述性味主治功效,寥寥数语。书末载“同名附考”,记药名异同。 书中各药内容虽无新意,但分类独具一格,在同类著作中影响较大。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原版毁于战火,后梅雨田稍正次序,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刊,易名为《本草分经审治》。 现存初刻本及其他清刻本、近代排印本。 ❷ 本草著作。 清张节(心在)辑于宣统元年(1909年)。此书以十二经、三焦、命门、奇经八脉、营卫为纲,类列药名936种(包括重复者)。 诸药名下仅简注一种性能(如补、益、泻等)或一种功效。现存张氏家刊《张氏医参》(7种)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