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色派
明代中叶在反对骈俪派斗争中出现的一个戏曲文学流派。 代表人物是徐渭。他在《南词叙录》中反对以“经、子之谈”入曲,批判《香囊记》“如教坊雷大使舞,终非本色,……至于效颦《香囊》而作者,一味汲汲,无一句非前场语,无一处无故事,无复毛发宋、元之旧。三吴俗子,以为文雅,翕然以教其奴婢,遂至盛行,南戏之厄,莫盛于今”。本色派在内容上要求有真情实感,反对道德说教和生编硬造,陈陈相因。 在形式上反对寻宫数调和以时文入曲,要求戏文不在文雅,而以本色为贵。另外还强调戏曲创作的群众性和通俗性,认为“曲本取于感发人心,歌之使奴、童、妇、女皆喻,乃为得体。”(出处同上文)本色派的主张对汤显祖和王骥德都有很大影响,对明代后期的戏曲创作和理论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