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木馒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木馒头 【名称出处】:《纲目》 【概况】: 异名 木莲、薜荔(《本草拾遗》),鬼馒头(《纲目》),风不动(《中国药用植物志》),石龙藤(《中药志》),常春藤(《广西中药志》),石壁藤(《湖南药物志》),墙脚柱(《闽东本草》),凉粉藤(《江西草药》)。 基源 为桑科榕属植物薜荔的果实。榕属全世界约1000种;中国有80多种、30多变种。 原植物 薜荔Ficus pumila L.(Ficus repens Hort.;Ficus stipulata Thunb.;Plagiostigma pumilum Zucc.),又名凉粉果(《中国树木分类学》),馒头郎、王不留行(广州),凉粉子(《贵州植物志》),络石藤、鬼球(《江苏植物志》)。 历史 《本草拾遗》始载,称木莲、薜荔,谓:“薛荔夤绿树木,三五十年渐大,枝叶繁茂。叶长二三寸,厚若石韦。生子似莲房,打破有白汁,停久如漆。 中有细子,一年一熟。子亦入药,采无时”。 《图经本草》载:“薛荔,络石极相类,茎叶粗大如藤状。木莲更大于络石,其实若莲房”。《纲目》收载于草部蔓草类,木莲项下,云:“木莲延树木垣墙而生,四时不凋,厚叶坚强,大于络石。不花而实,实大如杯,微似莲蓬而稍长,正如无花果之生者,六七月实内空而红,八月后则满腹细子,大如稗子,一子一须。 其味微涩,其壳虚轻,乌鸟童儿皆食之”。《植物名实图考》称:“木莲即薛荔,自江而南,皆曰木馒头。俗以其实中子浸汁为凉粉,以解暑”。 所指均为本种。 形态 常绿攀援或匍匍藤本,幼时以不定根攀援于墙壁或树上。叶二型,不结果枝上者小而薄,卵状心形,长约2.5cm或更小,基部稍不对称,叶柄极短;结果枝上无不定根,叶厚革质,卵状椭圆形,长5~10cm,宽2~3.5cm,顶端钝,全缘,上面无毛,下面被黄色柔毛;基生脉3出,侧脉4~5对,在上面下陷,下面突起,网状蜂窝状;叶柄长5~10mm;托叶2,披针形,被黄色丝状毛。 榕果单生于叶腋,梨形或倒卵形,长3~6cm,直径3~5cm,顶端平截,略具短钝头或为脐状突起,基部收缩成一短柄,成熟时黄绿色或微红,果柄短粗,基生苞片3,三角状卵形,密被长柔毛,宿存;雄花和瘿花同生于一榕果内,雄花生于内壁口部,多数,排成数行,有梗,花被片2~3,雄蕊2枚;瘿花有梗,花被片3,花柱短而侧生;雌花生于另一榕果中,花梗长,花被片4~5瘦果倒卵形,有粘液。花果期全年。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487页,图974) 生境与分布 生于旷野或村边残墙破壁及树上。 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日本、越南、印度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秋季采收将熟的花序托,剪去柄,晒干。 药材主产于江苏、四川、浙江、广东、广西。 鉴别 花序托膨大成梨形或倒卵形,黄褐色至黑褐色,长4~6cm,直径约4cm,顶端近截形,中央有一稍突出的小孔,孔内有膜质的小苞片充塞,孔外通常有细密的褐色绒毛,下端渐狭,具有短的果柄痕迹。质坚硬而轻,内生无数单性花或黄棕色圆球状瘦果。 以个大,干燥者为佳。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蛀。 。【化学】: 种子含多糖。 参考文献 新医学 1978;9(6):261 【药理】: 果籽中的多糖对大小鼠实体型肿瘤、腹水瘤,均有抑瘤作用;特别是对淋巴肉瘤1号腹水型及皮下型,瓦克癌256,网织细胞肉瘤腹水型及皮下型、S-180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它对ARS瘤腹水型的瘤细胞,使核分裂减少,退变型细胞增多。 参考文献 新医学 1978;9(6):261 【药性】: 性味 甘,平。 ❶ 《纲目》:“甘、涩,平。” 归经 《得配本草》:“入手太阳、足阳明经血分。” 功效 通乳,利湿,活血,消肿,补肾。 主治 乳汁不下,遗精,淋浊,乳糜尿,久痢,痔血,肠风下血,痈肿,疔疮。 ❶ 《本草拾遗》:“破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30g;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 。【临床应用】:配伍应用 ❶ 配白牵牛子,治惊悸遗精。 ❷ 配葎草,治阳痿遗精。 ❸ 配猪前蹄,治乳汁不通。 方选和验方 ❶ 黑丸子(《世医得效方》)治久年痔漏下血:干姜、百草霜各30g,木馒头60g,乌梅、败棕、柏叶、油发各15g。以上7味各烧灰存性,即入桂心9g,白芷15g(俱不见火)。同为末,醋糊丸,如梧子大,空心米饮下。 ❹ 《乾坤生意秘韫》:“治惊悸遗精:木馒头(炒),白牵牛等份,为末,每服6g,用米饮调下。” ” 单方应用 ❶ 《湖南药物志》:“治淋症:薛荔果心,加冷开水绞汁成冻状,白糖水冲服。” 食疗 ❶ 《慎斋遗书》:“治妇人胆虚不足,乳不至:通草6g,穿山甲3g,木馒头1枚。3味共末,入猪蹄内煮烂吃。再不至,加急性子15g。”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