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 【集校】: 洪兴祖: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 朱熹、黄省曾、明繙宋本、汪瑗、庄允益:同洪本。 朱多煃: 毛晋:同朱多煃本。 刘师培:《文选·江赋》注引作抗直。 姜亮夫:望大河二句,《类函》卅六引无兮字,申徒徒字作屠。抗迹迹字,《文选·江赋》注引作直。 沈祖緜:迹,《文选》十二《江赋》注引作直,非也。直不韵。 何剑熏:李善《文选(郭璞)江赋注》引此“抗迹”作“抗直”。胡文英本作“抗 迹,古音属锡韵,与上句适,下句益协韵。直,职部, (《楚辞新诂》) 。【集释】:王逸:申徒狄也。 遭遇闇君,遁世离俗,自拥石赴河,故言抗迹也。 洪兴祖:《庄子》云:申徒狄谏而不听,负石自投于河。《淮南》注云:申徒狄,殷末人也,不忍见纣乱,自沈于渊。 汪瑗:大河,卽指今之黄河也。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抗迹,高踪也。曰浮、曰望、曰从、曰悲、曰自适、曰抗迹,亦互文也。 言本欲望江河而浮泛,以从子胥申徒二子以自适,不使此心之常愁也。然又悲二子之迹高抗太甚,非人之所能从者也。 钱澄之:子胥,君投之水;申徒狄,自沉于水,皆水死也。盖审酌之,而决从彭咸之所居也。 林云铭:申徒狄不忍见纣乱,拥石投河,是君未杀而自抗,其迹之高,故可悲。 张诗:而回望大河中之洲渚,又慨然悲申徒狄之负石而死,其高踪至今不泯也。 蒋骥:言由江达淮入海,还泝大河,见子胥申徒,皆其同类,而忽感二子之死,不能救商与吴之亡,故踌躇徘徊。 奚禄诒:申徒狄所遭非其时,将投河,其友崔嘉止之。 狄曰:昔桀杀龙逢,纣杀比干而亡天下;吴杀子胥,陈杀洩治而亡其国,不用故也。遂负石自沈于河。狄事详刘向《 胡文英:申徒狄谏桀不听而隐,闻桀被放而亡,乃抱石投河而死。 刘梦鹏:原言其行高而遇穷,重可悲也。此四句相爲抑扬,言方欲从之,又重悲之。 陈本礼:悲,结上悲字。 王闿运:申徒狄,葢楚人也,或者本司徒,楚读爲申耳。疾暗君,自投于河,不待国亾而先死也。 闻一多:《庄子·刻意篇》:“刻意尚行,离世异俗,高论怨诽,爲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司马注“赴渊若申徒狄。”《淮南子·説山篇》:“申徒狄负石沈于渊,而溺者不可以爲抗。”注曰:“抗,高也。”迹,行也。《哀郢》:“尧舜之抗行兮”。 文怀沙:洲渚,水中的沙洲。 抗迹,不屈的样子。(《屈原集》注) 杨胤宗:此篇继续《怀沙》作,去沉渊未远,故历述前贤事迹,以谏其君,幸其能有所悟也。 虽然申徒死,诸侯誓师于孟津,子胥卒,而鹿走姑苏矣。违法败亡,古人可鑒,故于终篇,频致其意也。 蒋天枢:望,遥望。大河之洲渚,喻北方故九河旁燕齐赵魏诸国。 谓北方各国亦将继楚之亡爲秦所灭,其臣亦有如申徒狄之高迹,自沈而死也。 金开诚:抗迹,指特立不羣的行爲。 以上二句説:眼望大河中的沙洲,我爲申徒狄高卓不羣的行爲而悲哀。 汤炳正:洲渚,此指申徒狄投水自沈处。(《楚辞今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