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花
中药名。 出《本草纲目》。别名:月月红、月月开、月季红。 为蔷薇科植物月季花(半开放)Rosa chinensis Jacq.的花。 生于山坡或路旁。我国各地普遍栽培。本植物的根(月季花根)、叶(月季花叶)亦供药用。夏、秋采收半开放的花朵,晾干,或用微火烘干。干燥的花朵呈圆球形,杂有散碎的花瓣。 花大小约1.5~2厘米,呈紫色或粉红色。 花瓣多数呈长圆形,有纹理,中央为黄色花蕊,花萼绿色,先端裂为5片,下端有膨大成长圆形的花托。质脆,易破碎。微有清香气,味淡微苦。 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生产。味甘,性温,无毒。入肝经。活血调经,消肿解毒。治月经不调,经来腹痛,跌打损伤,血瘀肿痛,痈疽肿毒。内服:煎汤,3~6克;或研末。外用:捣敷。 ❶ 治月经不调;鲜月季花每次15~20克,开水泡服,连服数次(《泉州本草》)。 ❷ 治肺虚咳嗽咯血:月季花合冰糖炖服(《泉州本草》)。 ❸ 治筋骨疼痛,脚膝肿痛,跌打损伤:月季花瓣干研末,每服5克,酒冲服(《湖南药物志》)。花含挥发油,成分与玫瑰油相似。玫瑰油中大部分为萜醇类化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