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曾歔欷之嗟嗟兮,独隐伏而思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曾歔欷之嗟嗟兮,独隐伏而思虑。 【集校】: 洪兴祖:曾歔欷之嗟嗟兮,独隐伏而思虑。 校语:曾,一作增。伏,一作居。 朱熹:同洪本。 校语:伏,一作居。 黄省曾:增歔欷之 明繙宋本,戴震、汪梧凤:同洪本。 校语亦同。 朱多煃:同黄本。 汪瑗: 毛晋:同洪本。 庄允益:增 刘梦鹏:曾,音增,一作增。 伏,一作居。 姜亮夫:曾增屈赋通。《章句》云:“虽独隐伏”,则王本亦作伏矣。 蒋天枢:同黄本。 校语:增,《补注》本作“曾”,从黄本、夫容馆本作“增”。 。【集释】: 王逸:歔欷,啼貌。 言己思念怀王,悲啼歔欷,虽独隐伏,犹思道德,欲辅佐之。 林兆珂:歔欷,嗟叹貌。 言己以忠直爲怀,虽处放逐,犹折香草以自脩餙。 歔欷咨嗟,独处隐伏而怀思如故也。 汪瑗:增,申重之意。歔,气之呼也。 欷,气之吸也。皆叹息之声。 嗟嗟,嗟而又嗟,叹之甚也。 《诗》曰:“嗟嗟臣工。”隐者,潜而不见也。伏者,屈而不伸也。 二字亦承自处而来。思者,念之切也。 虑者,忧之深也。 黄文焕:统世者共爲君子之思,椒处者独爲君子之日也。 共爲之,故曰志及。独爲之,故曰隐思。 声有隐也,思亦有隐。嗟呼未易与人言矣!赋诗可明祗虚语矣,始之造者兹日以增矣。声有隐而先倡,独隐伏而思虑,天人同此幽凉之况。 林云铭:思所以爲国爲民,总不得行。 张诗:曾,如字。歔欷而叹,嗟嗟而咨,思虑隐伏于中,以至涕泣交流。 奚禄诒:虑,叶吕。屡增嗟歎,虑国之患难也。 刘梦鹏:隐伏思虑,身放流而心君国也。 陈本礼:玩两独字,则知当时臣民恸心而思怀王者,惟屈子一人而已。 独隐伏思虑者,恨身不能奋飞入秦,而返楚怀之驾也。 文怀沙:曾,一次又一次。隐伏,指隐伏荒僻的地方。思虑,思念焦虑。(《屈原集》注) 黄孝纾:曾,义同增。 姜亮夫:歔欷,歎喟之声也,与嗟嗟对文。嗟嗟,嗟之又嗟不已也,详余《诗骚联绵字考》。曾歔欷句,言屡歎息嗟喟也。 隐伏思虑,言隐居伏处而独自思虑,无人知也。 杨胤宗:歔欷,啼貌,悲气咽而抽息也。《诗·商颂·烈祖》:嗟嗟烈祖。笺:重言嗟嗟,美叹之深。 谓身窜荒江深山,盖未尝一日忘其君也。隐伏思虑,非忧思己之放逐也,迺忧楚之社稷将絶于天也,故长夜无寐,哀愁併集,涕泪凄然下也。 蒋天枢:歔欷,悲泣声。嗟嗟,诧叹貌。 隐伏,藏匿己身,以思虑脱身逃遁之策。 金开诚:曾,通“层”,重叠。 一説通“增”,增益,亦通。 汤炳正:曾,同“增”,一本作“增”,不停的。 (《楚辞今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