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景廷宾起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景廷宾起义 清末继义和团运动之后的又一次大规模的农民群众反帝反封建斗争。 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清廷向人民大肆摊派给洋人的赔款,激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1902年4月,直隶南部广宗县东召村武举人景廷宾在巨鹿县厦头寺率众起义,景被推举为“龙团大元帅”,义军树起“官逼民反”、“扫清灭洋”两面大旗。 曲周、成安、南宫、南和、新河,任县、平乡、内邱、邢台、隆平、柏乡等县的广大群众踊跃参加,迅速扩展到三四万人。 义军一时声势浩大,还与义和团运动初期的著名领袖赵三多部余众联合作战,所到之处,严惩贪官污吏,攻打教堂,惩办作恶多端的洋教士,深得群众拥护。 顿时,直、鲁、豫三省边界人民纷纷响应,义军发展到十六万人,曾一度攻克威县和广宗县城。清廷直隶总督袁世凯派大军进行镇压,德、日、法等国也相继派出6000多名侵略军协同“进剿”堵截。 在敌人的疯狂反扑下,义军损失惨重。5月,义军退至成安县,7月转战临漳县,由于力量悬殊、叛徒出卖和弹尽粮绝,景廷宾在临漳被捕,不久被送至成安县(一说威县)处死。 此后,赵洛风父子又在威县起义,两三天内聚集了五六千人,声称要为景廷宾报仇,继续进行斗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