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列汉诺夫
【生卒】:1856~1918 【介绍】: 俄国文艺理论家、评论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 生于坦波夫省一贵族地主家庭。曾在彼得堡矿业学院学习。大学时代参加民粹派小组。1880年流亡国外,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 1882年翻译并出版了《共产党宣言》。次年组织“劳动解放社”。 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和《火星派》创始人之一。1903年后转向孟什维克。 1917年回国,对十月革命持不理解和不赞同的态度。一生论著甚丰,除哲学著作外,还有艺术理论和文学批评论著。主要有:《别林斯基的文学观》(1897)、《车尔尼雪天斯基的美学理论》(1897)、《没有地址的信》(1899~1900)、《无产阶级运动和资产阶级艺术》(1905)、《艺术与社会生活》(1912~1913)等。捍卫了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的先进文艺思想,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美学、艺术和文学本身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批判民粹派的错误观点、“为艺术而艺术”的倾向和颓废派艺术。 还撰文评论18世纪以来俄国和西欧许多大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