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春闺思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春闺思 【原文】: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原文作者】:张仲素 【鉴赏】: 张仲素,字绘之,河间(今河北河间县)人。 贞元十四年(798)进士,为司勋员外郎。宪宗时,官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诗文俱有名,尤以绝句为长。 明代胡应麟《诗薮》说:“江宁(王昌龄)之后,张仲素得其遗响,《秋闺》、《塞下》诸曲俱工。”《全唐诗》编存其诗一卷。 这首《春闺思》写思妇怀念在外的征人,俞陛云认为“五言绝句中忆远之诗,此作最为传神。”(《诗境浅说续编》) 诗的前两句写景,设置了人物活动的环境。一取“柳”,一摄“桑”,虽都是寻常之物,可是此诗表情的重要配景。 “柳”因谐“留”音,因而唐代往往以折柳赠别。如今见柳,自然又会勾起当年分手时的回忆。“桑”叶是蚕的饲料,为下文“采桑”伏笔,因采桑而见柳,见柳而怀人,怀人而“忘采叶”,内在勾连十分紧密。以“袅袅”状柳,“青青”饰桑,一写其形,一描其色。 一为柔荡之态,一为悦人之色,把城边渲染得春意盎然。在这春风骀荡,景色宜人的环境中,她“提笼忘采叶”,至此似为她被美景迷醉,一味观赏柳丝摆动,桑叶鲜嫩,忘却了是来采桑的。可是嗣以“昨夜梦渔阳”,诗意陡转,翻跌出正意。这正如李锳所说:,“前二句皆说眼前景物,而末句忽掉转到昨夜之梦,便令当日无限深情,不著一字而已跃跃言下。笔法之妙,最耐寻味。”(《诗法易简录》)渔阳,在今河北蓟县一带,为当时东北边防要地。 诗人没有写她的“梦境”,而只言其木然呆立,忘却采桑,便说明她已沉醉在梦境的回想之中了。至于梦中是欢是悲,也未点明,这正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也最耐人寻味。 不少评论此诗的人,都认为它是从《诗经》中的《周南·卷耳》篇化出。 杨慎说是“从《卷耳》首章翻出。”唐汝询说“此从《卷耳》翻出。”(《唐诗解》)俞陛云说:“从《诗经》'采采卷耳,不盈倾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点化而来,遂成妙语,令人揽挹不尽。”(《诗境浅说续编》)其实,这首诗只和《卷耳》的首章相似。《卷耳》全诗四章,后三章还写想象征夫陟彼崔嵬、高冈、石砠,以及丈夫上山、过冈、马疲、人病等情形,而《春闺思》则至忘采叶嘎然而止,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其手法应说是更为高明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