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音
书名。 ㈠三国魏王肃撰。音义书。已佚。参见“周易音”条㈠。 ㈡晋李轨撰。音义书。已佚。参见“周易音”条㈡。 ㈢晋徐邈撰。 音义书。 已佚。参见“周易音”㈢条。 ㈣晋袁悦之撰。音义书。已佚。宋王钦若等所撰《册府元龟》说:“悦之注《系辞》,又为《易音》。”但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仅载袁氏注《周易系辞》,而作《易音》者有王肃、李轨、徐邈3人,没有袁悦之。㈤刘宋荀柔之撰。音义书。已佚。 《册府元龟》说:“荀柔之注《周易系辞》,并为《易音》。”但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仅载荀氏注《周易系辞》,而作《易音》者有王肃、李轨、徐邈3人,没有荀柔之;唐魏征等撰《隋书·经籍志》也仅著录荀氏注《周易系辞》2卷,而没有《易音》。 ㈥刘宋徐爰撰。卷数不详,今亡佚,内容不可考。 见于《经典释文序录》。㈦清顾炎武著。 古韵学著作,为顾氏《音学五书》第3种,共3卷。 书据《周易》分析古韵,与《诗本音》相证。 卷一包括《彖辞》、《爻辞》,卷二包括《彖传》、《象传》,卷三包括《系辞》、《文言》、《说卦》、《杂卦》。押韵之文全文抄录,韵字下注明《广韵》韵目,古韵和今韵不同的,用反切或直音注明古音。 不押韵者不录。跟《诗经》韵不同的,顾氏认为是偶用方音。 参见“音学五书”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