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明崇祯十年至十四年大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明崇祯十年至十四年大旱 古代灾异。 明崇祯十年至十四年(公元1637~1641年),明崇祯十年秋,永年、邯郸、成安、肥乡、曲周、广平大旱,秋灾。崇祯十一年,大名、永年、鸡泽、肥乡、武安、邯郸、成安等县大旱,飞蝗敝天,草尽。崇祯十二年时雨水稍足,至崇祯十三年,大名府、磁县、永年、曲周、涉县、馆陶、武安等地大旱,瘟疫盛行,斗米千钱,人相食。 鸡泽人食树皮、草根、树叶,肥乡村无烟火。临漳斗米一两二钱,人相食,疫行,民十存一二。至崇祯十四年,大旱仍未减,民相杀食,疫行,蝗灾,鸡泽尤甚。 荞麦种一斗钱三百六十,米一斗钱一千四百,人死十存一二,村落几绝烟火。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