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风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风化fēng huà风俗,教化。刘长卿《鄂渚送池州程使君》:风化东南满,行舟来去传。 风化 风化风俗教化。语出《毛诗序》:“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美教化,易风俗。”这是强调了诗的社会教化作用。元末剧作家高明在《琵琶记》开场词〔水调歌头〕中提出:“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这里所谓“有关风化”,主要是主张在戏曲中宣扬“子孝共妻贤”这类伦理观念。高明主张戏曲创作要有益于“风化”,这种创作观为明清许多戏曲家所接受。明末吕天成评沈璟作品时特别提倡“有关风化”。王骥德在《曲律》中亦赞许:“不关风化,纵好徒然:此《琵琶》持大头脑处。《拜月》只是宣淫,端士不为也。”(《杂论下》) ☚ 今乐府 乐人易动人难 ☛ 风化 风化与诗学有关的文论概念。即以文艺教化天下之意,也称“风教”,是儒家诗论中关于文艺功用的重要观点。出自《毛诗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对文艺作品的社会教化作用,儒家历来有较充分的认识。孔子就曾说,学诗“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论语·阳货》),就是因为由诗可接受熏染,从而达到改造人的思想情感的社会作用。他们认识到诗乐本乎人心而发,以之来感动人、教化人是最好的途径。《孟子·尽心上》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荀子·乐记》:“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礼记·乐记》:“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著其教也。”《毛诗序》将这类意见系统化了。它指出诗是“情动中而形于言”的产物,因为诉诸情感,所以“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以此为前提,统治者用诗来“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所以它解释各地民谣之“风”为“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这是从其功能方面立论的。此风化、风教思想贯串了整个中国文艺思想的发展历程,不仅成为许多诗学批评的理论准则,且影响到某些创作的实践。刘勰《文心雕龙·乐府》讲诗乐“情感七始,化动八方”;司马迁《史记·乐书》:“乐所以内辅正心而外异贵贱也,上以事宗庙,下以变化黎庶也。”孔颖达《毛诗正义》:“诗人览一国之意以为己心,故一国之事系此一人使言之也。但所言者,直是诸侯之政,行风化于一国。”柳冕讲“文章本于教化”(《与徐给事论文书》);李觏讲“文之于化人也深”(《上宋舍人书》)等等,均是其流裔。传统儒家重视“风化”的社会功能,当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在封建社会中却逐渐实现其向正统道德规范的转化,片面强调统治者教以化之的政治意义,这样机械理解,过分狭窄,又不利于后世诗歌的健康发展。 ☚ 风力 风骨 ☛ 风化 风化《毛诗序》提出的诗歌的社会作用。《毛诗序》曰:“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风化”基于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主张“主文而谲谏”,就是用委婉深切的文辞去表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从而感化别人。在美学上,风化说的意义在于认识到艺术对人的作用,不在于理性的说教,而要诉诸于个人的情感。所谓“风而动之,感而化之”说明艺术的目的不在于说教,而在于感染和陶冶。 ☚ 主文谲谏 赋 ☛ 风化〈隐〉清末以来食品业指酥饼。取其如岩石风化后所呈酥烂貌。 风化fēnghuà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道德规范 风化fēnghuà❶ 〈名〉风俗教化:有伤风化。 风化1;风化2;疯话◉ 风化1 fēnɡhuà 名 风俗教化。〈例〉有伤~/ 社会~/ 事关~,不好声张其事。〈近〉教化。 风化fēng huà风俗教化:虽数年之情难舍,但事关~,亦无可如何了。(七七·1898) 风化fēng huà❶ 使岩石发生破坏和改变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1819年马礼逊《华英字典·Part Ⅱ》“风”条:“Fung tung风动or Fung-hwa风化,to affect or influence, as by the wind; the influence of example。”1903年关庚麟《日本学校图论》:“教授用品表: (地理)示风化之标本、主要之化石模型及图画、地球仪。” 风化fēng huà旧时茶食业谓酥饼。《切口·茶食业》:“风化: 酥饼也。” 风化风俗,教化。《汉书·薛宣传》:“御史大夫内承本朝之~,外佐丞相统理天下,任重职大,非庸材所能堪。” 生育2 生育2动物生儿:生(生儿;生崽;生仔) 产(产儿;产仔) 下(下儿;下仔)将 另见:生育1 生长 繁殖 ☚ 动物生长 繁殖 ☛ 教化1 教化1教(神教) 化(扰化) 风(风声;风化;风动;风范) 陶匏 ☚ 感化 教化方式 ☛ 规范 规范辙 范轨 镕范 体范 程品 规格 规则 规容 另见:标准 准则 遵循 依照 ☚ 各种标准 礼仪 ☛ 风俗 风俗俗 风(风声;风化) 另见:习俗 习惯 风气 风物 ☚ 风俗 各种风俗 ☛ 风气 风气化(风化) 风(风会) 头派 俗气 另见:爱好 习惯 风俗 流行 ☚ 风气 社会风气 ☛ 变化 变化变(变动;变迁;变易;~态;~色;禅变;迁变;蕃变) 化(进~;风~;气~;机化;沦化;老~;同~;净~;退~) 移(渝移;推~) 幻(幻戏) 动(动变)转(转化;转涉;转旋;转徙) 蜕迁(迁化;迁次;迁革;迁徙;迁渝;迁贸;斡迁) 消长 闿阖 流奔 革异 另见:事物 形态 性质 改变2 变故不变 保持 ☚ 变化 变动 ☛ 转变 转变转(转化) 回变 ☚ 演变 变化程度 ☛ 感化 感化化(化感;点~;动化) 沾 讹 风 被服 感切 渐渍 另见:修养1 教育 感化 劝导 影响 ☚ 感化 教化1 ☛ 教化2 教化2礼仪,教化:礼化 礼教 冠带 另见:修养2 品德 文化2 ☚ 教化2 各种教化 ☛ 风化fēng huà❶教育,感化。《汉书·礼乐志》:“盛揖攘之容,以~~天下。” 风化运气中六气的变化之一。《素问·至真要大论》: “厥阴司天为风化。”厥阴属木主风,故厥阴司天则该年表现为风木主令的气候特点,故称风化。 风化 风化fenghua结晶水合物在常温和较干燥的空气中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的现象。风化的结果可使原有晶形转变或被破坏,如水合碳酸钠很易风化,由晶体Na2CO3·10H2O可变成Na2CO3·H2O的白色粉末。 ☚ 结晶水合物 潮解 ☛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和较干燥的空气中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的现象。例如碳酸钠晶体很易风化,由10水物Na2CO3·10H2O变成1水物Na2CO3·H2O。 风化風化fēng huà犹“风教”,风俗教化。《卫生易简方·后跋》:“典邦尤以协和神人,赞皇猷而振宣风化。” 风化weathering 风化efflorescence 风化weathering 风化weathering 风化❶decency; morals 风化❶风化,教化。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