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明十三陵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明十三陵 明代十三位皇帝陵墓的总称。 位于北京西北约44公里之昌平天寿山下。明代成祖迁都北京至末帝崇祯共十四帝,除景帝因故别葬金山外,其余帝陵都在此(即成祖长陵、仁宗献陵、宣宗景陵、英宗裕陵、宪宗茂陵、孝宗泰陵、武宗康陵、世宗永陵、穆宗昭陵、神宗定陵、光宗庆陵、熹宗德陵、思宗思陵)。陵区周围40公里,北、西、东三面环山,以长陵为中心,各陵分列左右,四周设围墙。 正门前为我国现存最大最早的石牌坊和下马碑。门内有神路通各陵。中央神路上有“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碑楼和石华表4个。 神路两侧有石兽24座,武臣、文臣、勋臣石像12座。陵墓规制均呈长方形,陵门前有碑亭、陵门内有棱恩门、棱恩殿、明楼、宝城等,宝城内封土下面是地下宫殿,即埋葬皇帝、皇后处。 各陵原设有“监”、“卫”,专司护陵祭扫之事。 明十三陵中以长陵规模最大。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