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主之国,有贵臣,无重臣
韩非关于君主治国理论的阐述。 语出《韩非子·八说》。韩非认为英明君主统治的国家里只有贵臣,而没有重臣。韩非作出这个判断的根据在于他对于“贵臣”、“重臣”有明确的区分。 韩非所说的“贵臣”又称为“足贵之臣”。在《奸劫弑臣》里,韩非曾以伊尹、管仲、商鞅三人为例,说明“足贵之臣”的特征:“此三人者,皆明于霸王之术,察于治强之数,而不以牵于世俗之言;适当世明主之意,则有直任布衣之士,立为卿相之处;处位治国,则有尊主广地之实。此之谓足贵之臣。”这些人明法术,并为君主和国家立有大功,所以说他们是弥足珍贵之臣,亦即值得尊重的大臣。而“重臣”则和“贵臣”的情况不同。 他们主要依靠君主的信任而握有大权,是朝廷中的“言听而力多者”(《八说》),但却没有给国家立下过什么功劳。 按照韩非的法治理论,英明的君主应当对于臣下论功行赏,这样,大臣们就可以“迁官袭级,官爵受功”,因而成了贵臣。韩非主张英明的君主可以使朝廷里有贵臣,但却要采取手段诛杀重臣,因此说按照法术进行统治的明主之国只有贵臣,而无重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