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旱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旱池 干旱山区传统储水设施。 分布于武安市中西部缺水村庄,西南山沟的刘家庄、马家庄、西峧、冶陶等乡镇尤多。水池历史悠久。 据上团城古灵池碑文记载:上团城水池建于战国时期的周郝王元年(前314年),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孟春月首次重修,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三月再次重修。解放前,较大的山区村庄均建有旱池。 一般建在村边来水集中的地方,规模较小,多为圆形,无浆砌,渗漏严重。解放后,采用白灰红粘土或水泥浆砌块石进行防渗,水池都建有引水渠道,池上大多建有沉淀池、拦污栅。 取水有台阶或有取水井口。旱池类型按用途分两种:一是饮水池,一般建在不易污染的地带;二是非饮水池,一般修建在村庄低洼易于积水地带。 建池形式多为矩形、方形或圆形等。据统计,1949年武安有旱池241座。1988年,全县缺水村庄共新修水池500多座。全市最大的旱池为1980年重修的阳邑西池。 该池旧志称“圣水池”。1940年版《武安县志》载:唐熙田十七年(公元1708年)知县黄之孝重浚。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池涸,居民复自浚之,并重修寺峪沟、马洺泉渠道,引水下流。 池水可供阳邑、柏林两村人、畜饮用。 1942年在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的领导下,该村进行了补底维修,用石灰、红粘土、河石浆砌。1980年春天再次重修。 池型为圆型,周长315米,直径105米,可蓄水3万多立方米。池底呈圆锥形,周浅中深,最深处4.5米,用白灰粘土浆制。 池崖高2.5米,用料石水泥浆砌。 至1988年,武安市共有旱池515座。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