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空导弹kongkong daodanair-to-air missile
从飞机和直升机发射攻击空中目标的导弹。空空导弹大多采用有翼结构,翼和舵面多为“+”或“×”形布局。舵面在翼前的称鸭式布局,在翼后的称正常式布局,前后都有的称双重舵气动布局。导弹动力装置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制导系统可采用指令制导、波束制导或自动寻的制导方式。中、远距空空导弹往往采用复合制导。制导方式还可按目标辐射能量分为红外和雷达寻的制导,按寻的方式分为主动、半主动和被动寻的制导。
空空导弹按射程可分为近距、中距和远距三种。射程在10km左右及以下的为近距,主要在飞机格斗中应用;射程在10~100km范围内为中距;100km以上为远距。中、远距导弹能进行超视距攻击,远距导弹主要用于拦截,中距导弹用于拦截兼格斗。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德国率先研制了空空导弹。随后的50多年中各国共研制了四代产品,60多种型号。其技术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40年代中到50年代中,研制了第一代空空导弹。其制导方式为红外和波束制导,发动机为单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射程在10km以下,通常最大使用高度为15km,用于攻击机动性小的轰炸机。第二阶段:50年代中到60年代中,研制了第二代空空导弹,主要有美国的“响尾蛇”1C (AIM-9D)、 “麻雀”ⅢB(AIM-7E)和法国的R530。第二代空空导弹最大射程为26km,最大使用高度为25km,制导方式为致冷红外寻的和连续波半主动雷达寻的,采用了连续杆式战斗部和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能从后半球和侧前方(用红外)或全向(用雷达)攻击轰炸机和歼击机。第三阶段:60年代中到70年代末,研制了第三代空空导弹。在继续发展近距弹和中距弹,提高其全方位、全高度和大过载性能的同时,新研制了远距弹。主要有美国的“响尾蛇”(AIM-9J)、“麻雀”Ⅲ(AIM-7F/7M)、“不死鸟” (AIM-54A)和英国的“天空闪光”。中距弹导引头采用半主动脉冲多普勒体制和倒置单脉冲半主动体制,具有下视下射功能,可全天候、全方位和全高度攻击单个目标。近距弹最小攻击距离进一步减小,机动性提高,具有离轴攻击目标能力,制导头采用锑化铟探测器。新发展的远距弹“不死鸟” (AIM -54A)的射程大于100km,制导系统采用半主动脉冲多普勒雷达+主动雷达制导方式,具有多目标攻击能力。第四阶段: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发展第四代先进空空导弹,主要有美国的“先进中距空空导弹” (AIM-120)和法国的“米卡”。这一代导弹采用复合制导技术,末段采用主动雷达制导,可实施多目标攻击,具有快速拦截、低空大过载和脱靶量小等特点。
目前中、远距弹向提高精度和抗干扰能力方面发展;近距弹的发展趋势是大过载和红外成像;导引头发展方向是双模导引和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