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无花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无花果 【名称出处】:《救荒本草》 【概况】: 异名 阿驵、底珍树(《酉阳杂俎》),天生子(《滇南本草》),映日果(《便民图纂》),蜜果(《群芳谱》),文仙果(《草木便方》),品仙果(《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基源 为桑科榕属植物无花果的干燥榕果。榕属全世界约1000种;中国约有80多种、30多变种。 原植物 无花果Ficus carica L.又名优昙钵(《广州志》)。 历史 始载于《救荒本草》。 《纲目》载:“无花果出扬州及云南,今吴、楚、闽、越人家,亦或折枝插成。枝柯如枇杷树,三月发叶如花构叶。 五月内不花而实,突出枝间,状如木馒头,其内虚软。采以盐渍,压实令扁,日干充果食。熟则紫色,软烂甘味如柿而无核也。” 形态 落叶灌木,高3~10m。 多分枝,小枝直立,粗壮;树皮灰褐色,皮孔明显。单叶互生;叶柄长2~5cm,粗壮;托叶卵状披针形,长约1cm,红色,早落;叶厚纸质,近圆形,长11~24cm,宽9~22cm,掌状3~5深裂,少有不裂,裂片卵形,顶端钝,基部心形,边缘波状或有粗齿,上面粗糙,下面密生细小钟乳体及黄褐色短柔毛;基生脉3~5出,侧脉5~7对。 雌雄异株,花序单生于叶腋,雄花和瘿花生于一榕果内;雄花生内壁口部,雄蕊2枚,花被片3~4;瘿花花柱侧生而短;雌花生于另一榕果中,子房卵圆形,光滑,花柱侧生,柱头2裂,花被片与雄花同;榕果大,梨形,4~6cm,顶部下陷,基生苞片卵形,成熟榕果紫红色或黄色。果期8~9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491页.图981) 生境与分布 中国各地有栽培。 原产地中海和西南亚。。【生药】: 栽培 宜于温暖湿润气候栽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肥沃壤土上。 用扦插或分株繁殖。扦插在2~3月未萌芽前进行,选2~3年生的健壮枝条,去掉上端幼嫩部分,剪成33~45cm长的插条,按行株距50×17cm开沟扦插,深约20cm,斜插于沟内,覆土压紧,浇水保湿。培育1年后,在春季移栽。分株繁殖,是挖取老树蔸旁蘖生小苗移栽定植。 栽种后,每年需中耕除草2~3次,冬季需开沟追施人畜粪、堆肥、过磷酸钙。 采集 秋季采收,采下后反复晒干。 药材在南方各地均产。 鉴别 花托倒圆锥形或类球形,长约2cm,直径1.5~2.5cm;表面淡黄棕色至暗棕色,青黑色,有波状弯曲的纵棱线,顶端稍平截,中央有圆形突起,基部较狭,带有果柄及残存的苞片;质坚硬,横切面黄白色,内壁著生众多细小瘦果,有时上部尚见枯萎的雄花。瘦果卵形或三棱状卵形,长1~2mm,淡黄色,外有宿萼包被。气微,味甜。以干燥、青黑色或暗棕色,无霉蛀者为佳。 贮藏 置干燥处,防霉蛀。 。【化学】: 果实含葡萄糖、果糖、蔗糖、柠檬酸和少量延胡索酸、琥珀酸、丙二酸、吡咯烷羧酸,草酸、苹果酸、奎宁酸、莽草酸以及植物生长激素(茁长素auxin)。干果,未成熟果实和植物乳汁都含抗瘤成分;乳汁尚含淀粉糖化酶、脂肪酶、蛋白酶等。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人民出版社,1977:341 【药理】: 无花果含丰富的营养成分,供食用,在便秘时,可用作食物性轻泻剂,富马酸(延胡索酸)、琥珀酸等有抑菌作用。 未成熟果实和植物的乳汁,能抑制大鼠移植性肉瘤、小鼠自发性乳癌等,将其乳汁sc于动物,可引起局部坏死,iv则引起死亡,ig则无毒。其提取物可降低动物血压。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0677。【药性】: 性味 甘,平。 ❶ 《滇南本草》:“苦。有小毒。” ” 归经 肺、脾、大肠经。 《本草汇言》:“入手足太阴、手阳明经。” 功效 益肺健胃,清肠止泻,解毒消肿。 主治 咽喉痛,肠炎,痢疾,便秘,痔疮,痈疮疥癣。 ❶ 《滇南本草》:“敷一切无名肿毒,痈疽疥癞癣疮,黄水疮,鱼口便毒,乳结,痘疮破烂。”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或生食1~2枚。外用:煎水洗、研末调敷或油调搽或吹喉。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❶ 《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哮喘:无花果捣汁150ml,用开水冲服,每日1次,以愈为度。” 食疗 ❶ 《福建中草药》.“治痔疮、脱肛、大便秘结:鲜无花果生吃或干果10个,猪大肠1段。水煎服。”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