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学
古代学官名。 宋崇宁二年(1103年)在各路设提举学事司,管理所属州县教育行政,视察所属学校,了解教师优劣及学生的勤惰。简称“提学”。金代改称提举学校官。 元时称儒学提举司。 明代设两京提学御史,由御史充任,各省则设提督学道,由按察使、副使、佥事担任。明代起,提学为专管教育文化的高级地方行政官。 清初相沿,各省多设督学道,雍正四年(1726年)改提督学院,长官称提督某省学政,简称“学政”,掌全省学校生徒考课黜陡之事,三年一任,大省以四品以上大员充任,较少省分以翰林院编修充任。清末改设提学使,辛亥革命后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