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挤出效应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挤出效应 关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用效果问题的一种理论。现代货币学派反对凯恩斯学派用单独的财政政策以对付危机的一种理论依据。 现代货币学派的主要代表M·弗里德曼认为,1929~1933年的大危机,是“货币政策作用发挥不够好”的结果,而不是“货币政策无效”的证据。他指出,用财政政策代替货币政策以对付危机的做法是根本错误的,不是货币政策通过财政政策发挥作用,而是财政政策通过货币政策发挥作用,单独的财政政策是全然无效的。这是因为政府开支的增加如果并不伴随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那么,在支出增加和货币存量不变的情况下,必然导致利率的上升,由此引起私人投资和消费的缩减。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扩大支出的资金来源,只能是增加税收和向私人借入。如果是前者,还能给经济带来一些刺激,因为这部分收入如不是被征税,就会被用于储蓄。而储蓄是不会对总支出发挥任何作用的。不过,来自税收增加而引起的政府支出的扩大其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如果政府扩大支出的资金是来自向私人借款,则政府支出的增加与它们排挤掉的私人支出是等量的,总需求并不会增加,只不过将私人支出转化为政府支出而已。当然,政府增加支出的资金也可由货币发行来弥补,但这样一来,很显然是财政政策通过货币政策发挥作用而不是相反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