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庵韵悟
音韵学著作(抄本)。 清赵绍箕撰。书成于康熙十三年(1674)。此书将韵类区分为6奇韵和84偶韵。6奇韵为:姑[u]、格[ ]、基[i]、支[∫]、咨[ ]、居[y],系单元音韵母,84偶韵为14通韵按6呼铺衍的结果。 14通韵为:昆、官、公、光、规、乖、钩、高、格、迦、戈、瓜、姑↓(儿↙↙、閤↓(儿↙↙。6呼是:合口、开口、启唇(按:即通常所谓齐齿)、齐齿(按:即[∫]韵字)、交牙(按:即[ ]韵字)、撮唇(按:即撮口)。 84偶韵中包括了12个儿化韵。此书采用声介合母的分析法列出109个声类,去除虚位,排除介音的因素,则实有20个声母。 此书的韵图分为“韵目图”、“会声图”和“会韵图”。“韵目图”以每一独韵统率同呼的14个通韵,同韵同调的字列一图,共列20图。入声字与非入声字分开自立一图。“会声图”分独韵和通韵。 “独韵会声图”称为“太极运颚”,仅有一图,列6独韵之字,“通韵会声图”以韵尾为纲,称收[-n]尾的韵为“逆鼻”、收[- ]尾的韵为“顺鼻”、收[-i]的韵为“敛龈”、收[-u]的韵为“伸龈”、以[o]、[a]为主元音而无韵尾的韵为“扬嗓”、以[e]、[ ]为主元音而无韵尾的韵为“抑嗓”。每类又各分阴阳,共列12图。“会韵图”也分独韵和通韵。 “通韵会韵图”按鼻韵、龈韵、嗓韵列图,每类韵又各按天(阴平)、平(阳平)、上、去四声收字,入声独立。此书区分独韵与通韵,将[∫]、[ ]独立分呼,又首先析出儿化韵,为等韵图中极有价值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