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抢劫案件侦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抢劫案件侦查 公安机关在办理抢劫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抢劫案件,是指我国《刑法》第263条规定的抢劫罪,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立即获取公私财物的案件。抢劫案件的犯罪成员多是违法犯罪的青壮年,且日趋低龄化。犯罪人胆大妄为,特别是抢劫集团,不仅进行抢劫,有时还兼行强奸、杀人等其他犯罪活动。犯罪人为了迅速作案,逃避侦查,多在实施犯罪前预谋策划,进行充分准备。无论是入室抢劫,还是拦路抢劫,犯罪人通常采取公开侵袭的方式,或使用暴力,或采用其他方法抢劫被害者财物。犯罪人为了避免与被害人正面接触时间过长,给被害人留下较深印象,多为快速作案,迅速逃离。犯罪人采用的作案手法多样,常见的有:闯入、诱骗、冒称、拦截、尾随、预伏、化装等。此外还有以色相勾引、麻醉致昏、劝酒灌醉等方式。抢劫犯罪,特别是入室抢劫,常留下各种痕迹,可供勘验。此外,犯罪人在实施犯罪时常遭到被害人不同程度的反抗,使犯罪人在现场留下物品,或者身体受伤。抢劫的财物在使用、转移、销售的过程中有可能暴露出来,因而有赃可查。抢劫案件侦查的主要方法: 询问被害人 通常应了解: 认真勘验抢劫现场 通常做法是: 侦缉犯罪人,控制赃物 在现场勘查过程中,如果发现抢匪逃离不远,则应根据逃跑方向,发动群众并通知有关部门设防堵截。如果在现场上发现犯罪分子的脚印和遗留物,可进行步法追踪,必要时可以使用警犬追踪。当抢匪已逃离本地区时,应将犯罪人的面貌特征、口音、衣著打扮及携带物品等及时通报有关地区协助查缉。抢匪在作案以后,一般都急于销赃,因此,应及时将被抢走物品的名称和特征记号等通知可能前往销赃的部门和行业,注意查获赃物和犯罪分子。 深入调查摸底,发现嫌疑人 一般对下列几种人应著重进行审查: 搜集证据,认定犯罪人 对已发现的嫌疑对象,要了解其历史情况、现实表现、经济收支和社会关系,结合案情,审查其有无作案动机、作案时间及是否到过现场;组织事主或知情人对犯罪嫌疑人、可疑的工具或物品进行辨认;设法取得嫌疑人的手印、脚印或交通工具痕迹样本与现场痕迹进行比对鉴定;查明嫌疑人是否持有或曾持有被抢走的钱、物;对于重大犯罪嫌疑人,还应布置力量,严密监视控制,以获取罪证,及时破案。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