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扑伴房室传导阻滞
心房扑动时的心室率取决于F波的频率及房室传导系统的功能。 正常时房室连接区的不应期较心房为长,因此,频率甚快的F波通常不能全部下传至心室,其中部分F波势必落于前一下传激动所致的连接区的不应期中,在连接区内发生了完全性干扰而不能下传。这种生理性干扰的存在,可使心室免于过频的甚至是无效的收缩,此点不应与房室传导阻滞相混淆。大多数未经药物治疗的心房扑动,其房室传导比例常呈2∶1。当房室传导比例超过2∶1时,往往是房室连接区内出现隐匿性传导或由药物及心脏病变引起的房室传导阻滞造成的。此时要确定部分心房激动不能下传心室是由于干扰还是因传导阻滞所致,有时是相当困难的。一般认为,治疗后的心房扑动,其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的程度增加。 房室传导比例为4∶1或超过4∶1而达5∶1至6∶1时,应怀疑房室传导阻滞。若患者在出现房扑之前即已存在一度或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或房扑是在使用洋地黄过程中发生者,则房扑伴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就更为肯定。 房扑伴房室传导阻滞时,其房室传导比例常为4∶1或6∶1,而呈3∶1或5∶1者甚少见。参见“房扑伴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