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性逸搏
一种少见的逸搏,常发生在窦性停搏或窦房传导阻滞时。 其发生原理为房性起搏点的潜在激动摆脱了窦性激动的频率抑制而成为有效的激动所致。心电图特征:(1)在一个较窦性周期为长的间歇之后出现一个房性P′波;(2)此房性P′的形态特点视房性异位起搏点部位而异,与同导联的窦性P波不同,频率在50~60次/min之间;(3)每个房性P′波之后多继以室上性QRS波群。 如出现多个房性逸搏,则每个逸搏前间歇(或称逸搏周期)常相等,伴有房性心律不齐者例外。 图示窦性P波(P1、P2、P4、P8、P9),形态较尖,P-R间期0.16s,频率为70次/min,为窦性心律。 P′3和P′5为源自不同起搏点的房性早搏,P′3倒置,P′5直立。两个早搏发生在同时,形成房性融合波(第6个P′波),它的形态是前两者相融合的形式。第7个P′-QRS-T波延迟出现,为房性逸搏,P′-R=0.14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