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
【生卒】:1905—1950 【介绍】: 杭县(今杭州)人。 1923年毕业于杭州宗文中学,入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特别班学习法文。1926年开始从事文艺创作,次年以《雨巷》一诗闻名文坛。1932年到1935年,游学法国、西班牙。 抗战爆发后,在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宣传抗战,任中华全国文艺家抗战协会香港分会理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被捕入狱。 解放后,从香港回到北京,在国家新闻总署新闻局法文组从事翻译工作。早期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怀和生活遭遇,伤感、哀叹情调较浓。 艺术上受中国古典文学和欧洲文学的影响,追求形式美,有较大的魅力,代表作有《我的记忆》等。 诗作结集出版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译著有《爱经》、《少女之誓》、《一周间》等。1950年2月病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