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驰道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驰道chí dào

君王车马所行之道,犹御路。卢纶《皇帝感词》:雨露清驰道,风雷翊上军。李益《汉宫少年行》:平明走马绝驰道,呼鹰挟弹通缭垣。

大路

大路

衢(道衢;逵衢;修衢;高衢;长衢) 大道 官道 皇道 孔道(交通~) 周道 周行 景行 行街白道 广道 逵道 逵途 长逵 旷途 邦途 冲途 长术 通路 术路 横术 广陌 白路 九馗 豪徼 光猷 驿路 宏陈
通行的大道:
往来的大道:通轨
城中的大路:大术
都城的大路:都庄 广术
京都的大路:天衢
城外的大道:郊衢
古代都城内的东西大道:纬途
通车马的大路:马道
可以供马驰行的大路:马路
供车马驰行的大道:驰道
专供车辆(多指机动车)行驶的道路:车道 车行道
不起作用的车道:余辙
古时为转车、驿马通行的大路:驿(驿路;驿道)
田间驿道:驿塍
边境的驿道:边驿
向南的大路:阳路
平直的大路:平途
平坦大路:夷庚
四通八达的大路:康(康庄)馗 逵路
四通八达、宽阔平坦的大路:康逵 康庄大道康庄大路 康庄大逵 康庄之路 康庄之衢
四通八达的宽广大路:街衢 通衢广陌
古代经过阳关通往西域的大路:阳关道 阳关大道
宽阔平坦的大路:杭庄 康衢
畅通的大路:通涂 通逵 通道
畅达的大道:风衢
纵横交叉的大道:九衢

另见:︱小路 宽阔

☚ 不好的路   小路 ☛

驰道chí dào

驰马的大道。《汉书·贾山传》:“为~~于天下。”

驰道

秦代专供帝王行驶马车的道路。《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七年(前220年)治驰道。”《汉书·贾山传》:“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这是我国古代大规模的道路建设。

驰道

中国秦时车马大道。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颁诏车同轨。公元前220年,以咸阳为中心,筑驰道,辟新道,凿栈道。道宽50m,隔6.93m(3丈),植一青松标树;道中央6.93m(3丈)为御道;总里程12387km。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乘车,沿驰道西巡,达陇西(今甘肃临洮)。公元前219年、前218年、前215年、前210年,2、3、4、5次东巡,沿驰道东出函谷关,达今豫、鲁、苏、浙、皖、鄂、湘,北到今冀、晋、内蒙古等地。秦时车宽1.99m。

驰道

驰道

驰道即车马能高速行驶的道路,辟中央三丈宽的路面为“御道”(亦称中道,天子道),一般人不能进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第二年(前202年)就下令整修原列国零乱驰道,新修一些重要驰道。原因是:首先是把修建驰道作为巩固统一的战略措施; 其次是为了掠夺、占有六国的财富,通过驰道运至都城咸阳。驰道以咸阳为中心,“东穷齐燕,南极吴楚,江湖之上,频海之观毕至”,利于实行中央集权制,国家迅速发布政令,并及时掌握各地的政情、军情。秦驰道多是就地取材,平原和山地利用黄粘土加石灰夯筑路基,用砂砾、砖瓦渣构筑路面;毛乌素沙漠中利用黑垆土、白垩泥垫筑路基,路面。关中境内几条主要干线是由咸阳而东,作扇形展开。主要有直通韩、魏、齐故地的东方大道;直达原来的燕、赵地区的东北方大道;直达原来的楚、越境内的东南方大道。将全国主要地区皆以驰道联系起来。汉初沿用秦代驰道,西汉中叶,御道管理禁令日渐松弛,中央三丈路面也可奔驰官民车马了。到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元年)正式废除对行驶驰道的限制,使驰道进入驿道的行列为运输所用。

☚ 直道   故道 ☛
驰道

驰道

亦名直道。秦始皇时始修筑的一种古代高等道路。为帝王车驾通线的干线。因为驰道被修筑时,按最近的距离取直,弯曲较少,所以驰道也被叫作“直道”。秦始皇二十七年 (前220) 所修的驰道,以咸阳为中心,主要有两条干线。一条直达燕、齐,即今山东、河北等地,一条通达吴、楚,即今长江中、下游地区,直至濒临海边,“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建筑状况是: “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道广以至五十步,主要是皇仪所需。各地驰道修建成之后,秦始皇曾多次通过此道巡游各地。汉代,除秦朝保留下来的驰道外,皇帝车驾通行的道路亦称驰道,或御道,而且旁人不得随便通行,就是皇帝特许,也只能在驰道两侧行驶。汉 《令乙》规定: “骑乘车马行道中,已论者没入车马被具。”南北朝时,也部分地修了一些驰道,据《宋书》卷6记载,宋孝武大明五年(461)九月 “初立驰道,自阊阖门至于朱雀门,又自承明门至于玄武湖”。

秦驰道示意图

☚ 御河   直道 ☛

驰道

又称“御道”、“御路”。秦汉时期专供帝王出巡时车驾行驶的道路。秦代驰道东至燕、齐,南达吴、楚,道宽50步(3尺为步),3丈而树。驰道上连皇太子也不能擅自通行。

驰道

秦代专供帝王行驶马车的道路。《史记·秦始皇本纪》: “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治驰道。”《汉书·贾山传》:“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这是我国古代大规模的道路建设。

驰道

驰道chidɑo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第二年(前220),开始修建由咸阳通往各地的高速大道,名曰驰道。《汉书·贾山传》记:“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驰道总宽度为69米,中央6.9米为皇帝专行道,名曰中道。中道两旁,列植青松为隔离带。隔离带之外为旁道,是皇家军队或使者车马驰驱之道。驰道的路基,用三合土(石灰、土、砂)铺垫,以铁椎夯实,坚固平整,利于高速行驶。秦始皇利用驰道,曾五次出巡全国。

☚ 纪德村   孙田公路 ☛
驰道

驰道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专为皇帝出巡修建的以首都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交通道路。道宽五十步,每隔三丈,植树一株,用铁椎夯打路基,使路面平坦坚实。驰道干线有两条:一条向东直通齐燕地区;一条向南直达吴楚。在秦始皇统一后的十多年中,他曾沿驰道在全国进行了五次远途巡行,先后从咸阳出发,到达过陇西、北地、泰山、琅玡、上党、碣石、云梦、会稽等地。直到西汉时期,这条驰道则成为皇帝的御道,不准其他人随意行走,否则,“没入车马被具”。

☚ 川路   直道 ☛
驰道

驰道

古大道名。秦修筑的中央供皇帝专用、旁道供官民使用的大路。故又称“天子道”。秦始皇统一全国之翌年(前220)动工修治。道路广阔平坦, 宽50步, 路面用铁椎夯实, 两旁遍植青松以为标界。三丈宽的中央道为皇帝专用, 违者没其车马入官。旁道供官民使用。驰道通往全国各地, “东穷齐燕, 南极吴楚, 江湖之上, 濒海之观毕至”。驰道交错海内, 旁道任人行驰, 成为贯通全国的主要干道, 有重大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意义。

☚ 柴车   新道 ☛

驰道

驰道就是车马大路,秦统一六国后修的全国性交通网。汉代贾山说: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尽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驰道以秦都咸阳为中心,向全国辐射,把战国时期各国的交通系统接连和统一起来,形成了全国性的交通网络。从秦始皇帝二十七年(前220)开始“治驰道”。道路宽50步,道旁每隔3丈即植一棵松树。路面加高加厚,用铁夯夯实。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东巡郡县即从驰道而行的。道路计有9条。❶由咸阳出发,东出函谷关,沿黄河南到泰山,再穿过山东半岛到成山角。
❷由成山角经琅琊,这是一条沿海路线。
❸由咸阳到碣石,通往东北疆域。
❹云阳到九原的直道。
❺咸阳到陇西(甘肃临洮),从咸阳沿渭水谷地西行。
❻九原到碣石,是一条北方干线。
❼咸阳到江陵,即后世称秦楚大道。
❽咸阳到巴蜀,由咸阳越秦岭,达川滇,计有四条道路,即褒斜道,陈仓道,石牛道,五尺道。
❾江南新道。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统一岭南,设立四郡,此为打通五岭交通的新道。这些交通道路,以咸阳为中心,“四方辐凑,并会而至”,东通六国旧地,直达东海;东北到碣石,西北到陇西;南到云梦及于岭南;西南通巴蜀。对秦代及秦以后各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交流方面,都起了很大作用。

驰道

可供车马奔驰的大道。

驰道

国君驰走车马之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建了由首都咸阳通往各地的驰道,以控制国土。 《汉书·贾山传》曰:“(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汉朝沿用,规定臣民车马不得行驰道中,亦不得横越驰道。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2: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