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成本控制与成本责任中心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成本控制与成本责任中心 1.成本控制,是以降低产品成本为目标,把影响产品成本的各项耗费限制在计划范围内的管理工作。是一种预防性成本管理方法,是保证成本计划实现的重要手段。 2.成本控制的类型: (1)事前控制,即产品投产之前的控制。如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对工艺方法、材料、设备、工装、材料消耗定额的选择进行的控制。 (2)过程控制,即对产品形成过程中各种耗费的现场控制。如对物资消耗、工时消耗、各种费用支出的控制。 (3)事后控制,是在产品成本形成之后的综合分析和考核,目的在于对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或目标成本)的偏差进行分析(见上一条目)。 3.成本控制的内容。成本控制应是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加的控制,包括: (1)控制工厂规划和产品设计过程。企业的发展规划、市场结构、营销策略和产品设计,直接关系到企业较长时间的成本设计和成本形成。企业应该积极推行现代化管理方法,运用价值工程、系统分析、目标管理等方法进行科学决策。 (2)控制整个生产经营过程。要根据企业生产工艺的特点,抓住主要环节进行控制,如生产准备过程的能力平衡、材料供应、协作进度、人力配备;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力;计划和组织工作的质量、效率等等。 (3)控制资源消耗。如对材料、设备、工具、能源、工时消耗,要坚持定额,坚持计量检验,及时发现和解决不合理、不节约、超定额等问题;对人力资源的消耗,主要是控制定员、定额、提出出勤率和工时的有效利用。 (4)控制费用支出,坚持费用预算制度,限额控制、降低定额,坚持节约,合理开支。 4.成本控制的方法 (1)预算。是企业各种费用支出计划的总称,是生产经营计划的财务表现形式。 (2)目标管理。在保证完成企业降低成本总目标的前提下,规定各部门、各生产环节和职工进行成本控制的具体标准,层层下达,落实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3)健全基础工作,重视日常管理控制。控制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 5.成本控制的基本程序 (1)制定标准。包括计划成本、目标成本、各种消耗定额和费用开支限额等。控制标准应先进合理,过高,难以实现,易挫伤职工积极性;过低,则失去监督和动员作用,达不到控制目的。 (2)监督成本形成过程。认真编制好各阶段的目标成本、计划成本以及有关费用预算,监督计划和制度的执行,组织降低成本措施的实现。 (3)衡量成效。用实际执行结果和原定的各种标准进行比较,根据发生的偏差判断成本控制的成效。 (4)及时处理偏差。实际耗费小于标准,称为顺差,说明控制良好,应认真总结经验,并找出潜力所在,修订标准;实际耗费大于标准,称为逆差(不利差异),说明控制不好,应认真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纠正偏差,促使达标。 6.成本责任中心 大中型企业在分权管理条件下,按照目标管理的原则,将生产经营的整体目标逐级分解为不同层次的分目标,落实有关单位去完成,由此而形成的内部控制点,就是责任中心。通常有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之分。成本责任中心是企业责任组织中最基本的中心,是企业内部的成本控制点,可以指一个专管生产的工厂,也可以是生产车间、班组或专做辅助性服务的科室,甚至可以具体到职工个人。 成本中心的类型可分为: (1)生产成本中心,主要控制:生产直接耗用资源的成本(包括人工、原料、辅助材料等)和生产间接耗用的各类资源的费用(包括行政管理费用、动力、折旧等)。生产成本中心在管理上应注意:标准是否恰当,素质是否相称,差异分析和考核是否公正等。 (2)行政成本中心,包括办公室、财会、人事等部门。主要控制:各部门必不可少的业务费用和特别项目费用。行政成本中心在管理上应注意:目标是否立足于整体经济效益而又符合专业条件的要求,费用的相互关系是否考虑周密,乃至一种费用的变动将会导致其他费用的变动程度如何。 (3)科研成本中心,主要控制:科研费用、设计作业成本和产品设计的目标成本(包括制造成本、销售成本和使用成本)。科研成本中心在管理中应注意项目的风险问题和审批程序问题。 (4)销售成本中心,主要控制:推销费用和发货费用。销售成本中心的管理应注意:费用计划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订价组织要严密,价格要公正。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