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意在笔前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意在笔前说 中国古代书法心理理论。 由晋代书法家卫铄提出。《笔阵图》云:“执笔有七种。有心急而执笔缓者,有心缓而执笔急者。若执笔近而不能紧者,心手不齐,意后笔前者败;若执笔远而急,意前笔后者胜。”卫铄认为,书法成功的关键是看意是在笔前还是笔后。王羲之继承其老师的这一观点,并加以发展。“尚意”是王羲之书论的核心,而王羲之认为,“尚意”必须在下笔之前做起。他在《书论》中说:“凡书贵乎沉静,令意在笔前,字居心后,未作之始,结思成矣。”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中又进一步申述:“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意在笔前”是一个具有心理学意义的命题,下笔之前出现的这个“意”大致包括四方面的意思: 即在书写之前,洁胸净虑,使胸宇广阔,创造一个适宜的构思空间。 所以王羲之说要“结思”、“凝神静思”。 ❹ 指意象构成。这是用笔之前整个运思活动的终结,即通过“预想”,在心灵中形成一个粘带自我思想感情的意象,它宛然在胸,于是下笔,从而做到心手双齐,将胸中意象毫无滞碍地流于笔尖。 “意在笔前”说强调想象构思的作用,将书法艺术真正规定为一种意绪呈露的艺术。卫铄、王羲之均认为,只有经过下笔之前的这种复杂心理活动,才能使所写之字有生气、有神韵。 “意在笔前”说是晋人尚韵的书风在理论上的体现,它对后代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文艺心理史上也具有独特的价值。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