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悲霜雪之下兮,听潮水之相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悲霜雪之下兮,听潮水之相击。 【集校】: 洪兴祖:悲霜雪之 朱熹:悲霜雪之俱下兮,听潮水之相击。 黄省曾、明繙宋本、朱多煃、毛晋、庄允益:同朱本。 汪瑗:悲霜[按,此处虽无“雪”字,但释中有释“雪”,疑此处爲漏刻。]之俱下兮,听潮声之相击。 。【集释】:王逸:言己上观炎阳烟液之气,下视霜雪江潮之流,忧思在心,无所告也。 洪兴祖:《七发》云:江水逆流,海水上潮。 朱熹:潮,海水以月加子午之时,一日而再至者也。 朝曰潮,夕曰汐。 汪瑗:露结而爲霜,雨冻而爲雪。 俱下,齐降也。海水逆涌爲潮。 朝曰潮,夕曰汐,单言则可以该之,以月加子午之时,一日而再至者也。举一岁而言之,独盛于二月八月之望日。先儒论潮之説虽详而辨,要之此物亦莫知其所以然,而理之难推者也。六经言潮者絶少,盖因中原无之,故当时未有举以询圣人也。 观枚乘《七发》,则知楚之多潮,故君子言之。相击,相冲激也。 炎 黄文焕:下霜之后,继之以雪,秋而冬也。潮水相击,则一日再至,历乎四时而如一者也。观焉、窥焉、悲焉、听焉,景 王夫之:悲,感也。潮水相击、雪霰杂遝之声,此秋冬之气也。 言魂亘寒暑,历四时,游于太虚之中,乘气往来。 林云铭:秋之后,则水令也。海水潮汐,一日再至,有相击之势,若不知张弛之故,其始有蕩析之灾,其后且有陆沉之变。 张诗:仲春晚潮盛,仲秋早潮盛。 于冬,则悲霜雪之杂然俱下;于春秋之仲,则听潮声之朝夕相击。 蒋骥:霜雪,指冬。 错举以 惟随流委波,与潮汐相往来,而观四时之变态而已。 屈复:观、窥、悲、听,承上伴信期而言,内有无限愁思。 奚禄诒:以上四句亦隐隐写风,却有分贴。霜雪比君人之严法也,潮击比小人之相攻也。 胡文英:霜雪交下,则阴党凝沍。 潮水相击,则浊流往来。承上而言清江之难。 刘梦鹏:悲霜雪,冬也。相击,潮盛貌。 听潮击,春与秋也。潮水平于冬夏,击于春秋。 言历四时,伴信期也。 陈本礼:见耳目所 王闿运:霜雪,政乱国危之象。潮水击,秦兵奄至也。 此谓弛者。 徐英:自“纷容容”至此,皆借雾与涛爲言,状其翻涌腾忽之形,以自寓身世之感。 文怀沙:悲霜雪之俱下,我悲哀霜和雪都飘落向大地。相击,彼此汹涌拍击。(《屈原集》注) 黄孝纡:俱下,一同降落。相击,潮水冲击。 姜亮夫:悲霜雪二句,直从炎气 盖天庭亦不能久居,卽彭咸亦不可终从之义。 故借炎气 以结从彭咸一段之义也。 谭介甫:及秋尽冬来,霜雪俱下,万物卽闭藏凋落。 此喻国交严酷,互相争夺,像潮水相击一样。按炎气指夏,就张説;霜雪指冬,就弛説;故窥、听各异。 苏雪林:霜雪俱下,所指必爲北方苦寒之地。观下文“借光景以往来”,则他溺水后的尸体在江海中非常自由,能到极热的南方,也能到苦寒的北地。 “听潮水”句,言江海中潮水互相撞击,汹汹动听,此仍北地冰洋中光景。 吴孟复:此两句係倒装。盖屈原反观楚境,一江上下迥然不同,秦之蜀郡繁庶如此,而楚境则雨霜俱下,惟闻潮水相击之声,又安得而不悲乎?潮水,《御览》引《论衡》:“儒书言伍子胥恨吴王,驱水爲涛。”此句与下文“从子胥而自适”相应。这几句写下观巴蜀形势,深感隐忧。 蒋天枢:窥视其炎威不畅, 听,言己若有所闻。雪霜之外复有潮水,循信期而至,设想潮水来相撞击,其势若骤,将可以灭火。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