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症 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症是急性发病,出现躯体、四肢及眼肌共济失调,而无全身或神经系统方面的其他症状的病证。以1~4岁儿童多见。在中医“振掉”中有相应的描述。 〔病因病机〕 病因未明,少数于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不适病史,偶尔见于预防接种或应用抗血清治疗后发病,故有人认为是小脑的病毒性炎症,或认为是小脑或小脑传导束对病毒、细菌性感染或全身疾病的暂时性非特异性过敏反应或炎症反应。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阴血亏虚,或复感外邪,引动肝风所致,或阳虚瘀阻所致。病位在肾、肝、脾等脏,多虚实夹杂。 〔西医诊断标准〕 一、病史 可有前驱上呼吸道感染等病史。 二、临床表现 1.共济失调:以躯干为最明显,头不能竖起,坐立不稳,步态蹒跚或呈醉汉样,甚而不能步行。 2.震颤:可为静止性意向震颤,严重者整个躯体有大的震颤。眼球震颤可为水平位、垂直位或旋转性。 3.其他表现:可伴构音不清,可有疲乏、激动、畏光、轻度颈项强直、四肢及躯干部肌张力低下。 三、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通常正常。 〔鉴别诊断〕 突然发生,病因未明是本病重要的发病特点,在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1.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呈失调性痉挛步态,伴运动震颤、肌张力增加、腱反射亢进,有病理反射。 2.小脑肿瘤:为躯干性平衡障碍,闭目站立试验多向前或后倾倒,伴颅内压增高表现可做CT检查证实。 〔中医辨证分型要点〕 一、风热侵袭 感冒发热后突然坐立不稳,步态蹒跚,眼球震颤,语言顿挫,伴咽赤,舌红,苔薄黄,脉数。 二、肝肾阴虚 站立不稳,动作摇摆,四肢少力,眼球震颤,言语含糊,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弦细。 三、阳虚血瘀 步态不稳,言语含糊,肢冷尿清,舌质暗淡,苔薄,脉沉细。 〔治疗〕 本病无特殊疗法,以加强护理、保证休息及营养,对症治疗为主。 可考虑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继发感染时用抗生素控制。 一、中医分型治疗 1.风热侵袭 治法:疏风清热,熄风通络。 方药:银翘散加减。 银花 连翘 大青叶 板蓝根 桔梗 牛蒡子 薄荷 甘草 钩藤 白芍 丹参 木瓜 加减:呕吐加半夏;多烦易怒加黄芩、栀子;震颤加僵蚕。 2.肝肾阴虚 治法:补益肝肾熄风。 方药:大定风珠加减。 龟板 鳖甲 生地 白芍 牡蛎 钩藤 当归 炙甘草 木瓜 麦冬 加减:大便燥结加女贞子;腰膝酸软加枸杞、山萸;神疲气短加白术、黄芪。 3.阳虚血瘀 治法:温肾活血熄风。 方药:右归丸加减。 附子 桂枝 枸杞子 杜仲 菟丝子 黄芪 白芍 钩藤 当归 全蝎 丹参 木瓜 加减:尿频加益智仁;震颤加僵蚕。 二、针灸疗法 1.体针:风池、脑空、翳风、天冲、肾俞、曲池、外关、合谷、阳陵泉、三阴交等穴,平补平泻法。 2.头针:视区、平衡区、舞蹈震颤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