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心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心学 日本近代的一个哲学流派,由石田梅岩(1685-1748年)倡立,代表町人利益的变形儒学,也叫“石门心学”。 德川中期以后,随著资本主义的萌芽,町人(商业资本)在经济活动中的位置日见重要,而其地位仍处四民之末。在武士们看来,商人谋利似乎是不合理的,迫切需要提出一种论证“商人是以直取利而为生的,以直取利是商人的正直。不取利不是商人之道”的理论。于是心学便应运而生。 心学理论来源于朱子学、阳明学,同时又杂以神、佛、老庄思想。永田广志说:“心学是在町人阶层这块地盘上产生的庸俗儒学,在这一类学说中是属于理论上未加精炼的唯心主义,是以儒教为基础的种种唯心主义哲学和宗教思想的折衷物。” 心学把“俭约”提到最高的道德规范高度,成为心学伦理的一个特点。梅岩说:“俭约使用财物,其中具有爱人之理”,“俭约非他,乃为恢复天生之正直也。 ”这种把俭约作为最高道德原则,反映了中小町人一点一点积攒财富及稍不小心就有可能破产的谨慎心理。 所谓“正直”,是“我物即为我物,人之物即是人之物,借出之物就要收回,借来之物就要归还,不能有丝毫私心,此即正直”。反映了町人们害怕武士们倚仗权势,横征暴敛,赖账不还的恐惧心理,及视等价交换为至高无上的平等公平原则的价值取向。 由于心学也主张忠孝,所以它不但是町人的“齐家”之道,也能被其它阶层接受,通过地主和豪农传播到农村,甚至在文化比较落后的东北地方,一度被领主采用作为“教化”百姓的代用品。 在幕府末期,在全国范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由于其内容粗糙及对封建道德的屈从,到明治维新以后逐渐失去影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