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
也称“新安商人”。 俗称“徽帮”。我国旧时安徽省徽州府籍商人集团。萌芽于东晋,成长于唐、宋,全盛于明中叶至清乾隆年间。 明中叶以前,徽商主要从事“文房四宝”、漆、木和茶的运销。 明成化年间以后,由于封建政府改变两淮食盐运销的“开中法”,把商人输粮边区、换取食盐在一定地区贩卖的方法,改为商人在产盐地区纳粮给盐听其贩卖。于是,徽商占地利之便,逐渐转向以经营食盐为主,活动地区遍及全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最重要的商人集团之一,特别是在长江流域,曾有“无徽不成镇”的谚语。 除了食盐外,茶、木、米、丝、布、纸以及典当、茶坊、菜馆、卖浆、贩脂等行业,徽商无不插手经营。在封建政权的庇护下,徽商资本的发展十分迅速,曾有“徽州富甲江南”之说。但他们也受到封建王朝的勒索榨取,特别是乾隆末年以后,课税、捐输、报效的数量日益增加。 道光年间,两淮盐制改行“票法”,徽商又失去了运销食盐的专利,处境日趋困难。进入近代,逐渐走向衰落。到了民国时期,几乎绝大部分退出了商业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