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徐长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徐长卿 【概况】: 异名 料刁竹(《生草药性备要》),钓鱼竿、逍遥竹、一枝箭(《简易草药》),土细辛、九头狮子划(《植物名实图考》),痢止草(《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传染病》)。 基源 为萝眦科鹅绒藤属植物徐长卿的根及根茎或带根全草。 原植物 徐长卿Cynanchum paniculatum(Bunge)Kitagawa(Asclepias paniculata Bunge),又名白细辛、对节莲(云南),线香草(江苏),竹叶细辛(浙江、广西、湖南、四川、贵州)。 历史 徐长卿一名首见于《本经》,别名鬼督邮,唯《唐本草》另有鬼督邮,又名独摇草与徐长卿不同。 《唐本草》载:“徐长卿所在川泽有之,叶似柳,两叶相当,有光泽,根如细辛,微粗长,黄色而有臊气。”《蜀本草》载:“子似萝眦子而小核”。均似本种。但考证张刻重订李时珍《纲目》,卷上,山草类下徐长卿图和蒙自陆刊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卷七,山草类徐长卿图,二者图形相同,均包括两株植物,与现称徐长卿不同。又唐慎微《重订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七,草部上品之下的徐长卿图:溜州徐长卿及泗州徐长卿亦均不似本种。 因此,《本经》所载徐长卿是否即为本种,仍须进一步考证。《救荒本草》,卷上,草部所载:“尖刀儿苗生密县梁家衡山野中,苗高二三尺,叶似细柳叶,更又细长而尖,叶皆两两插茎而生,叶间开淡黄花,细尖角儿,长二寸许, 形态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约1m;根须状,多至50余条;茎不分枝,稀从根部发生几条,无毛或被微毛。叶对生,纸质,披针形至线形,长5~13cm,宽5~15mm,两端锐尖,两面无毛或叶面具疏柔毛,叶缘有边毛;侧脉不明显;叶柄长约3mm,圆锥状聚伞花序生于顶端的叶腋内,长达7cm,著花10余朵;花萼内的腺体或有或无;花冠黄绿色,近辐状,裂片长达4mm,宽约3mm;副花冠裂片5,基部增厚,顶端钝;花粉块每室1个,下垂;子房椭圆形;柱头五角形。 蓇葖单生,披针形,长约6cm,直径约6mm,向端部长渐尖;种子长圆形,长约3mm;种毛白色绢质,长约1cm。 花期5~7月,果期9~12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480页.图4914) 生境与分布 生于向阳山坡及草丛中。分布于辽宁、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生药】: 栽培 对气候适应性较强。 宜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中栽培。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四川地区2~3月播种,条播或撒播,每亩用种量2kg。 播种时需将种子拌入草木灰或细土后匀撒。 条播行距27~30cm,播幅10cm,深1~2cm。播后覆薄土,盖草。出苗后揭去盖物,进行除草、松土及肥、水管理。培育1~2年,于冬季或春季移栽,以行株距23~27cm穴栽,每穴栽苗2株,并浇稀粪水定根。 亦可结合收获时,进行分株繁殖,将母株掰分成数株,每株留芽1~2个,进行穴栽。栽后每年中耕除草3次,每次中耕后都要用人畜粪水追肥1次,冬季倒苗后可用堆肥或腐殖质土壅蔸。 虫害蚜虫和椿象,可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防治。 采集 夏、秋季连根采挖全草,扎成小把除去杂质,晾干或晒干;用根及根茎者除去地上部分。 药材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湖北、湖南、河南。吉林、甘肃、山东、福建、浙江、江西、广西等地用根及根茎,其它各地大多用带根全草。 鉴别 性状 根茎:不规则柱形,有盘节,长1~3cm,直径2~4mm,上端有茎痕,四周生多数细长的根。根圆柱形,长5~18cm,直径1~1.5mm,表面淡棕色或棕色,具微细纵皱纹,并有纤细的支根,质脆易折断,断面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细小,棕色。 气特异,味微辛,有麻舌感。全草:茎细圆柱形,表面灰绿色,基部略带淡紫色,具细纵条纹,质稍脆,折断面纤维性。 叶纸质,灰绿色,多纵向卷折,主脉下面突出。 显微 根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壁增厚。皮层宽广,约占根的2/3,细胞中含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内皮层凯氏点明显。 韧皮部狭窄,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导管、纤维及管胞均木化。 (图见《中药志》.第1册.第2版.179页.图133) 理化 取样品根粉末2g,加乙醚20ml,密塞振摇10~20分钟,滤过,浓缩至小体积,点于胶硅G板上,以牡丹酚为对照,以环己烷-氯仿-无水乙醇(7∶3∶1)为展开剂,展距16cm,喷2%三氯化铁乙醇液,丹皮酚显紫色斑点,喷2,4-二硝基苯肼试液,丹皮酚显橙色斑点。(图见同上.180页.图134)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 全草含牡丹酚(Paeono1)约1%[1],又含有与肉珊瑚甙元(Sarcostin)、去酰牛皮消甙元(Deacyl cynanchogenin)、茸毛牛奶藤甙元(Tomentogenin)和去酰萝眦甙元(Deacylmetaplexigenin)极为相似的物质以及醋酸、桂皮酸等[2];尚含有异牡丹酚(Iso-paeonol)、β-谷甾醇、赤藓醇(Erythritol)、蜂花烷(Triacontane)、硬脂酸癸酯(Stearic acid decyl ester)、十六烷[3]以及徐长卿甙(Cynapanosides)A(1)、B(2)、C(3)[4]。根含有黄酮甙、糖类、氨基酸、牡丹酚等[5]。 参考文献 [1] 药学学报 1963;10∶576 [2] Chem Pharm Bull 1966;14(7)∶779 [3]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989;20(3)∶167 [4] Chem Pharm Bull 1986;34(11)∶4500-7 [5] 农村中草药制剂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1∶251 【药性】: 性味 辛,温。 《本经》:“辛,温。” 功效 镇痛,止咳,利水消肿,活血解毒。 主治 胃痛,牙痛,风湿疼痛,经期腹痛,慢性气管炎,腹水,水肿,痢疾,肠炎,跌打损伤,湿疹,荨麻疹,毒蛇咬伤。 ❶ 《本经》:“主蛊毒,疫疾,邪恶气,温疟。”“主注易亡走,啼哭,悲伤,恍惚。”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入丸剂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 体弱者慎用。。【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❶ 配鹅不食草,捣烂,加黄酒炒热后外敷,治跌打损伤。 ❷ 配姜黄,治冠心病心绞痛。 ❹ 配精猪肉,老酒煎,饭前吃,治风湿痛。 ❻ 配半边莲、两面针,治银环蛇、眼镜蛇等含神经毒的毒蛇咬伤。 ❿ 配桃仁、五灵脂,治跌打损伤及痛经。 ⑾配千年健、防己,治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⑿配野菊花、七叶一枝花,治痈肿疱毒、毒蛇咬伤。 ⒀配木通、滑石,治腹水及小便淋涩。 ⒁配金果榄、及己,治风湿腰痛,关节痛。 方选和验方 ❶ 《福建药物志》:“治五步蛇咬伤:徐长卿根、马兜铃根各30g,山梗菜15g,金线兰或银线兰2~3株。加开水少许,捣烂取汁调蜜服。 ” 水600ml,煎至200ml,冲白酒适量,趁热服下。 ” 单方应用 ❶ 《圣惠方》:“治恶疰心痛,闷绝欲死:鬼督邮30g(末),安息香30g(酒浸,细研,去滓,慢大煎成膏)。上药,以安息香煎和丸如梧桐子大。不计时候,以醋汤下10丸。” 痛时服水剂30m1,服时先将药液漱口1~2分钟再咽下;如服粉剂,每次1.5~3g,均每天2次。” ” ” 并外洗患处。” ” ⑿《中国中医秘方大全·外科分卷》:“治腱鞘囊肿:徐长卿全草(干品)200g,浸入50%乙醇500ml,10天后可使用。囊肿局部常规消毒后,用针刺破,将上药浸湿棉球,按压于囊肿处,隔日1次。 ” ⒀《中国中医秘方大全·内科分册》:“治神经衰弱:1)徐长卿全草研粉,每次10~15g,1日2次。2)徐长卿全草制成蜜丸,每丸含生药5g,每次2丸,1日2次。 20天为1疗程。” ⒁福建省·医药卫生 1972;(1):“治疗慢性气管炎:徐长卿30g。制成煎剂或片剂,分2次服,10天为1疗程。” ⒂中草药通讯 1973;(2):“治疗肠炎、胆道蛔虫症、溃疡病、肠蛔虫症、胆囊炎、胆石症、胆道手术综合征等所致的急性腹痛:将徐长卿制成100%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2~4ml。” ⒃新医药学杂志 1975;(6):“治疗疟疾:徐长卿全草5~7株(相当于干品9~12g,或鲜品30~66g)。洗净,加水300ml,煎至150~200ml。小儿酌减,酌加食糖少许。在疟疾发作前2~4小时之间服药。 ” 食疗 ❶ 《四川中药志》:“治风湿痹痛:徐长卿30g,走马胎(乳毛紫金牛)15g,白酒1kg。浸泡7天,每天服药酒30g。 ” ” ” 虚寒型加红茶末,虚热型加绿茶末,每日1~2包,沸水冲饮代茶,连服3个月为1疗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