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彦伯
【生卒】:?—714 【介绍】: 唐学者。 名洪,以字行,充州瑕丘(今山东充州)人。少以文章擅名,初为蒲州司兵参军,历任给事中、太常少卿,兼修《武后实录》,封高平县子,后迁右散骑常侍、太子宾客,兼昭文馆学士。 当时司户韦暠善判,司士李亘工书,彦伯以文辞雅美,并称“河中三绝”。 王公卿士多以言语不慎密为酷吏所陷,著《枢机论》以诫于代。 他推崇儒学,主张慎言以明哲保身,并引四书五经论证,他说:“易曰:‘慎言语,节饮食。’礼亦云:‘可言也,不可行也,君子不言也;可行也,不可言也,君子不行也。’”(《旧唐书·徐彦伯传》)他认为儒家“圣人”把慎言当作大事和急务,“精微以劝之,典谟以告之,礼经以防之。”(同上)因此,他认为语言是“君子的枢机”,是“德之柄也,行之主也,志之端也,身之文也。”(同上)语言既可以成全人,也可以毁灭人。 他主张“中庸镂其心”,把中庸作为儒家思想的最高准则,只有中庸才能保身避祸。 以古圣人的言行作为中庸思想的主要内容,认为“非先王之至德不敢行,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同上)只有做到孔子所要求的”终日行,不遗己患;终日言,不遗己忧”,才可以言。 徐彦伯的言行业迹见《旧唐书》卷94,《新唐书》卷114本传,《全唐文》卷267有其部分著作。(汪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