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宗
佛教宗派。 以《律藏》为主要立论根据,并研习、传持戒律,故名。又因创宗人道宣常住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南),故亦名南山宗。相传释迦牟尼在世时,为约束僧众,制订各种戒律。汉地翻译戒律,实行受戒,始于三国魏嘉平时。历经两晋南北朝,法聪等讲授《四分律》,删定羯磨(受戒规则),奠定律宗基础。入唐,道宣于终南山著述《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合称“南山三大部”),创设戒坛,制订受戒仪式,正式形成律宗、盛行于唐、宋。 该宗将诸戒分为止持、作持二门。止持即“诸恶莫作”,指依戒制止身口,不作诸恶;作持即“诸善奉行”,包括安居、说戒、悔过及衣食坐卧等行持规则。唐天宝十三载(754),由鉴真传入日本,为日本有律宗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