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弯曲模设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弯曲模设计 (一)弯曲件的工艺性 1.最小弯曲半径 弯曲件的圆角半径不宜过大和过小。过大时因受回弹的影响,弯曲件的精度不易保证;过小时弯曲半径处容易产生裂纹。各种材料的最小弯曲半径见表1.2-45。弯曲件的内弯曲半径必须大于表中所列的数值。 表1.2-45 最小弯曲半径 (mm) 3.弯曲件的孔边距 当弯曲有孔的毛坯时,如果孔位于弯曲区附近,则弯曲时孔的形状会发生变形。为了避免这种缺陷的出现,必须使孔处于变形区之外(图1.2-27),从孔边到弯曲边的距离l应符合下式: 当t<2mm时 l≥r+t 当t≥2mm时 l≥r+2t 4.弯曲件的宽度(工艺切口) 窄板弯曲时,变形区的截面形状发生畸变,内表面的宽度b1>b,外表面的宽度b2<b。当b<3t时,尤为明显,如图1.2-28所示。如果弯曲件的宽度b精度要求较高,不允许有图1.2-28所示b1>b的鼓起现象时,应在弯曲线上预先做出工艺切口,如图1.2-29所示。 5.连接带和定位工艺孔 在弯曲区附近有缺口的弯曲件,若在毛坯上将缺口先冲出,弯曲时会出现“叉口”现象,不能保证工件质量要求。因此,缺口处应留有连接带,待弯成后,再将缺口处多余部分切除(图1.2-30a)。 对于弯曲形状较复杂或需要多次弯曲的工件,为了使毛坯在模具内准确定位,以防止弯曲时毛坯偏移而产生废品,应预先添加定位工艺孔(图1.2-30b)。 6.局部弯曲边缘 在局部弯曲某一段边缘时,为了防止在交接处由于应力集中而产生撕裂,必须预先冲卸荷孔(图1.2-31a)或切槽(图1.2-31b),或将弯曲线位移一定距离(图1.2-31c)。 图1.2-31 防止弯曲边交接处应力集中的措施 (二)弯曲件的精度 弯曲件的精度与板料的力学性能、板料的厚度、模具结构和模具精度、工序的数量和工序的顺序、工件本身的形状尺寸等因素有关。弯曲件长度的自由公差和角度的自由公差分别见表1.2-46和表1.2-47。 表1.2-46 弯曲件长度的自由公差 (mm) ❷ 弯曲时毛坯在模具上应有准确的定位。常用的定位方式有两种:一是利用毛坯的外形进行定位(如图1.2-32a)。二是利用定位销进行定位,这要求毛坯上有相应的定位工艺孔。如果制件上的孔不能利用,则应在毛坯上设计出定位工艺孔(如图1.2-32b、c)。 3.弯曲回弹值的计算及减小回弹的措施 (1)回弹值的计算 弯曲回弹前后弯曲角和弯曲半径的变化如图1.2-33所示。 回弹值包括弯曲半径回弹值△r和弯曲角回弹值△α: △r=r0-r △α=α0-α 式中 r0、α0——回弹后的弯曲半径(mm)、弯曲角(°); r、α——凸模半径(mm)、凸模的弯曲角(°)。 ❶ 相对弯曲半径 α=30°时,β=0.75r/t-0.39 α=60°时,β=0.58r/t-0.80 α=90°时,β=0.43r/t-0.61 α=120°时,β=0.36r/t-1.26 α=30°时,β=0.69r/t-0.23 α=60°时,β=0.64r/t-0.65 α=90°时,β=0.434r/t-0.36 α=120°时,β=0.37r/t-0.58 α=30°时,β=1.59r/t-1.03 α=60°时,β=0.95r/t-0.94 α=90°时,β=0.78r/t-0.79 α=120°时,β=0.46r/t-1.36 α=30°时,β=1.51r/t-1.48 α=60°时,β=0.84r/t-0.76 α=90°时,β=0.79r/t-1.62 α=120°时,β=0.51r/t-1.71 ❷ 相对弯曲半径 其相互关系如下: 凸模弯曲半径 ❷ 从模具设计上考虑 对一般材料,可采用补偿法,在凸模和凹模上做出回弹角的斜度,使工件回弹后恰好等于所要求的角度(图1.2-39a、b、c)。 厚度在0.8mm以上的材料,可在凸模上做出“突起”部分。压弯时“突起”部分对工件弯曲角处进行校正,以此来克服回弹(图1.2-39d、e)。 回弹较大的材料,可将凸模和凹模顶块作成圆弧曲面,当压弯的工件从模具中取出后,曲面部分伸直补偿了回弹(图1.2-39f)。 ❸ 采用拉弯工艺 弯曲半径很大,回弹不易消除的弯曲件,可采用拉弯工艺,使板料在拉力下弯曲。这样坯料中性层内外纤维均处于拉应力状态,卸载后,内、外层纤维的回弹互相抵消,因此可以减小回弹。 ❹ 利用聚氨酯橡胶软凹模代替金属刚性凹模进行弯曲 如图1.2-40。 ❺ 采用其他工艺 在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加热弯曲。对U形弯曲件,可采用较小间隙甚至负间隙(c<t)弯曲。用校正弯曲代替自由弯曲。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