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
【生卒】:78—139 【介绍】: 东汉天文学家、文学家。 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北)人。年少好学,诵《五经》,贯六艺。二十八岁时任南阳太守鲍德主簿。不久,著《东京赋》和《西京赋》。 鲍德离开南阳后,他归故里,专心钻研天文、阴阳、历法等。安帝永初五年(111年)任郎中,三年后升尚书侍郎,又升为太史令,主持天象观测。 主张以“浑天说”解释天体构造,“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转如车毂之运”,并据此创造了第一架漏水转浑天仪。撰写《灵宪》一书(此书已佚),探讨天体运行规律,解释日蚀、月蚀的道理,并画出我国第一张完备的星图,共有2500颗恒星。 顺帝阳嘉元年(132年)又创造了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架测验地震的仪器。他还同用图谶之学来附会历法的现象进行过坚决斗争,认为历法的制订和改革应以天文观测的结果为依据。张衡一生共留下科学、哲学、文学方面的著作32篇,有《灵宪》、《七弁》、《巡诰》、《悬图》等。列传中全文收进去的有两篇,即《应闲赋》和《思玄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