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张居正改革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张居正改革 明后期张居正领导的一次重要的政治经济改革活动。 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人。万历初年任内阁首辅,前后10年之久。 当时政局混乱,农民起义不断,南倭北虏威胁日大,而财政又入不敷出。 张居正指出有五大积弊:“曰宗室骄恣,曰庶官瘝旷,曰吏治因循,曰边备未修,曰财用大匮”。 所论大体符合实际。他决心清除时弊,推行改革。 张居正首先要求信赏罚,一号令。他强调“用人唯才”,对官吏用舍进退“一以功实为准”,裁减不少冗官。 张居正对蒙古一面加强政治经济联系,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设立茶马互市;一面又调抗倭名将戚继光镇守蓟门,李成梁镇辽东,整饬北方边防。 其间,长城经过整修,西起居庸关,东到山海关,增筑敌台3,000处,成为坚固防线。又任用治河专家潘季驯,治理黄河、淮河。潘季驯采用“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办法取得成效。 一时运河漕船直达北京。张居正改革重点在于整顿赋役制度。1578年(万历六年)下令清查全国土地,凡勋戚庄田、民田、职田、军屯田等,一律丈量。 清查结果,总计700多万顷,大大超过原有税田400万顷的数字。 随后开始实行一条鞭法。主要内容为:1.所有赋税、杂徭合并一起收;2.民户出钱,官府雇人代役;3.按亩征银。 一条鞭法基本取消劳役,简化征赋税手续,刺激商品经济,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这是中国赋税史上的重大改革。 张居正改革结果,使财政收支好转,“太仓粟可支十年”。但农民负担未见减轻。 而改革触动大官僚地主利益,遭到强烈反对。1582年,张居正病故,身后竟被抄家。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