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张天翼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张天翼 【生卒】:1906-1985 【介绍】: 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 原籍湖南湘乡,出生于南京。父亲是个较开明的知识分子,对他影响很大。 1924年在杭州读完中学,曾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绘画,后因学费太贵和对所学课程不满,中途辍学。192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一年后又辍学回到杭州、南京、上海一带。 曾当过家庭教师、小职员、报纸编辑、图书管理员等职。1928年在鲁迅主编的《奔流》杂志上发表了处女作——短篇小说《三尺半的梦》,从此开始了创作生涯,并渐渐以写作为职业。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上海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以现实主义的方法从事创作活动,在进行成人文学创作的同时一直坚持为儿童创作。1937年抗战爆发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和进步文艺活动。 1942年下半年起,因病停止了一切工作和写作活动,在上海、香港等地疗养,1950年5月由香港回到北京。曾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先后担任过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创委会委员、儿童文学组组长、以及《人民文学》主编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仍不遗余力积极为儿童写作。 1975年以后,由于患脑血栓症瘫痪而停止了创作,但仍积极为儿童文学事业呼吁,为孩子们呼吁。1985年因病在北京逝世。 他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从空虚到充实》、《小彼得》、《蜜蜂》、《团圆》、《万仞约》等,中篇小说《清明时节》等,长篇小说《鬼土日记》等。儿童文学创作主要有:长篇童话《大林和小林》(1932)、《秃秃大王》(1933)、《金鸭帝国》(未完,1942)、《宝葫芦的秘密》(1957),短篇小说《蜜蜂》(1933)、《失题的故事》(1936)、《去看电影》(1951)、《罗文应的故事》(1952)、《他们和我们》(1952),中篇小说《奇怪的地方》(1936),剧本《蓉生在家里》(1953)、《大灰狼》等。 其中小说《罗文应的故事》获全国第一次少年儿童创作评奖一等奖。张天翼儿童文学创作与他的成人文学创作一样直面人生,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批判精神。 写于解放前的三部长篇童话皆采用宏大构思,通过童话幻想的意境,展示出旧中国形形色色的世态人生,深刻揭示出两大阶级的矛盾斗争及各自的命运,其反映现实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同时代的童话作品所不能比拟的。写于新中国的作品则大都描绘了新中国少年儿童可喜的精神面貌,纯洁美好的心灵,良好的社会风尚,同时对他们的缺点和毛病提出善意的批评。 他熟悉儿童的心理性格,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因此写来得心应手,作品深受儿童的喜爱。他的童话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幻想奇特而夸张,有很强的象征性。 他恰到好处地运用了讽刺的手法,对敌人的讽刺是尖刻、辛辣、痛快淋漓的,而对少年儿童存在的缺点的讽刺则是善意的、怀著满腔热望的。他的作品的语言别具一格,生动、活泼、幽默感强,常使小读者忍俊不禁。 同时他又十分注意情节的紧凑曲折,在动态中塑造形象,因而其作品又具有一种热闹的、动态的美感魅力。张天翼的童话独树一帜,堪称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典范之作。他的作品被译成数十种文字在各国小读者中广泛流传。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