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口同声
[结构] 主谓式。 [释义] 许多人说同样的话。形容人们的说法完全一致。异:不同。 [出处] 《战国策·齐策一》:“言章子之败者,异人而同辞。”晋·葛洪《抱朴子·道意》:“左右小人,并云不可,阻之者众,本无至心,而谏怖者,异口同声。” [功能、例句] ❶ 作状语。 《他们为什么能在智力竞赛中得奖》:“‘你们能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主要原因是什么?’‘看课外书!’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❷ 作宾语。 《醒世恒言》卷二〇:“侯爷见异口同声,认以为实,连忙起签,差原捕杨洪等,押著两名强盗作眼,同去擒拿张权起赃连解。” [附条] ❶ “异口同音”。《旧唐书·穆宗贞献皇后萧氏传》。 ❷ “异口同辞”。 唐·陈子昂《为乔补阙论突厥表》。 [同义] 众口一辞 如出一口 不谋而合 [反义] 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各执一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