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平籴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平籴论 又称平粜论。 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由国家买卖粮食以稳定粮食价格的经济理论。《史记·货殖列传》有“计然日”一段话,说:“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 末病则财不出,病农则草不辟矣。”认为谷物价格在30-80钱之间,才使农末俱利”,即农人与工商业者都不吃亏。 要使谷物价格保持合理,就要采取措施,如国家在谷物市场价过高时(灾年)出售粮食,谷物市场价过低时(丰年)收购粮食,做到“民无伤而农益劝”。战国时经济思想家李悝也有相似的主张。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