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平安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平安帖 【简介】: 东晋·王羲之书。唐人摹本。硬黄纸本。行书,尺牍一则。凡四行,共二十七字,有四字泐。与《何如帖》、《奉橘帖》爲一纸。24.7×46.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著录。刻入《三希堂法帖》,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一)、《中国美术全集·魏晋南北朝书法》、日本《书道全集》(四)、《王羲之传本墨迹选》。 【赏析】: 经梁武帝“永以爲训”与唐太宗“尽善尽美”的逐级推崇之后,王羲之终于在书法的坛坫上加冕了。他与“大成至圣”的境遇眞有些相似,在晚淸同光尊碑之风骤起时,他万世不祧的牌位也受到过蔑视。然而,我们只须心平气和地想一下,书史上到底有谁的一篇书作値得学术界如此热衷于争辩,到底有谁的一封寻常书札能够作爲经久不衰的楷模呢?只有王氏一人而已。 我经常寻思,王逸少的境界使人心摹手追而苦不可及的奥秘究竟何在?是坦腹东床的潇洒么?是解组誓墓的淡泊么?是池水尽墨的勤奋么?是鼠鬚茧纸的独特么?似乎都难以使我们释然。那么这个原因只有到艺术本身的领域中去探寻。唐代是崇尙大王书的,当时去晋未远,遗迹正多,条件不可谓不佳,但何以在学王有成如太宗、虞世南、褚遂良等人的书作中,总觉仿彿缺少什么似的呢?我以爲,用发展到唐代已趋于精严的笔法去学王书,正如“过犹不及”这句古训的底蕴一样,只能把王书浑朴的萧散风神破坏殆尽。 书法以天趣爲高。天趣的取得,人爲的方面是不矫揉造作,而技法上则体现爲不受法度的束缚。龙门诸品,有些不过是工匠以刀代笔的产物,却有著惊人的魅力。笔法到晋代虽已成熟,但尙未成爲暗中掣肘使人不敢稍逾的程式,所以晋人出手便是那种洒脱到似乎毫不经意的面目。羲之变法,踵事而增华,变朴拙爲姿媚,但毕竟方从他《姨母帖》似的书体中脱胎,大朴未散,淳古犹在。从这篇书札来看,“安”、“人”、“近(损左)”之质直,“存”、“当”、“复”之眞率,都还带有浓厚的古拙遗风。但“想”、“悉”的两个心底已开始出现唯美的程式化倾向了。 孙过庭云:“何必易雕宫于穴处,反至辂于椎轮?”不愿意是另一回事,如果愿意,返朴归眞也是不容易的。 无怪王羲之的出现是空前绝后的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