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席勒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席勒

【介绍】:

约翰·克里斯朵夫·弗里德利希·席勒(1759-1805),德国诗人、剧作家。

生于内卡河畔的马尔巴赫。父亲约翰·卡斯帕尔是外科医生,在部队当过军医,意志坚强,忠诚勤奋,笃信宗教。

母亲是面包师的女儿。席勒诞生时父亲正从军,由母亲抚养长大。

幼年受牧师默泽尔的启蒙教育,后进拉丁语学校,成绩优异。童年喜欢看歌剧、学演戏。1773至1779年在军事学校学法律和医学。此间,开始接触文学。最欣赏克洛卜施托克的《救世主》,莎士比亚的《奥塞罗》和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以及古希腊作家卢塔克和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作品。青年时期为“狂飙突进”运动代表人物之一。1776年起在杂志上发表一些抒情诗试作,如《赠劳拉》、《夜晚》等。1777年起开始写作剧本《强盗》,公演后深受欢迎。

1783年完成剧本《阴谋与爱情》,达到其青年时期创作高峰。作品通过宰相的儿子斐迪南与穷提琴师的女儿路易丝·米勒的爱情悲剧,揭露社会矛盾以及德国统治阶级阴险毒辣的丑恶嘴脸。恩格斯称它“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1785年到莱比锡,写了著名诗篇《欢乐颂》,中篇小说《失去荣誉的囚犯》及其剧作《唐·卡洛斯》。

《唐·卡洛斯》是席勒青年时代最后一部剧本,也是他文艺创作从狂飙突进时期转入古典时期的过渡。1788年与歌德相识。1791年开始研究康德哲学。次年出版《三十年战争史》。1793至1795年写成《论悲剧艺术》、《论秀美与庄严》、《美育书简》、《论激情》等多篇论文。

1793年出版文艺刊物《文艺年鉴》,并邀请歌德参加出版《时序》,这是两位文学巨匠合作的开端。在以后的十年内,两人对德国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作出了杰出贡献。1799年完成历史剧三部曲巨著《华伦斯坦》,作品反映德国人民憎恶战争,要求实现和平统一的愿望。

是席勒最大一部历史剧。另有剧本《奥尔良的姑娘》、《威廉·退尔》,充分反映了席勒的爱国主义思想,被誉为德国1813至·1815解放战争前奏曲。他的许多剧本已被译成中文出版。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