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布莱希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布莱希特 【生卒】:1898—1956 【介绍】: 德国人,20世纪杰出的戏剧大师,叙述体戏剧体系的创立者。 出身于奥格斯堡一个工厂主的家庭,早年学医,并研究和接受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1922年,所作《夜半鼓声》获奖,,遂先后被聘为明兴剧院、柏林德意志剧院的导演、助理导演和剧评家。 1933年初希特勒上台执政后迫害进步作家。布莱希特开始流亡国外,辗转欧美各地长达15年之久。 1948年秋返回东德,1950年创建柏林剧院,总结自己一生的戏剧实践经验。著有教育剧《三分钟歌剧》、《例外与常规》、《母亲》及《大胆妈妈和他的孩子们》、《伽利略传》、《四川好人》、《高加索灰阑记》、《第三帝国的恐怖和灾难》等剧作;理论著述有《戏剧小工具篇》、《娱乐剧还是教育剧?》、《论实验戏剧》、《戏剧辩证法》、《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研究》、《表演艺术的新技巧》、《论中国戏曲和间离效果》等。 布莱希特在戏剧史上最重大的贡献在于:他创立了一种与亚里士多德以来的传统戏剧不同的新型戏剧,即带有浓厚记叙性因素的叙述体戏剧。这种戏剧的主要艺术倾向和特点是:舞台不是表现一种行动,而是在冷静地记述一个事件;不是诉诸于观众的情感,使其身临其境,陶醉于剧情之中;而是诉诸于观众的理智,把观众和剧情间离开来,置于旁观者的地位,促使其理解事件并作出判断,从而达到戏剧的教育目的。 为达到上述理论要求,在舞台艺术上追求间离效果,以破除舞台幻觉。 间离效果或曰陌生化效果,这种方法则是叙述体戏剧表演艺术的基本特征。(参见“间离效果”条) 布莱希特提出的间离效果和演员的双重形象问题,不仅形成其独特的表演艺术理论,而且使他的戏剧理论体系化。所以,布莱希特的戏剧体系堪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相媲美。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