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布政司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布政司 明代地方行政机构。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除两京外,定全国为浙江、江西、福建、广西、四川、山东、广东、河南、陕西、湖广、山西、云南、贵州等十三布政司。每司设左右布政使一人,另有左右参政,左右参议等官。布政使掌一省之政,为最高行政长官;参政、参议分守各道,及派管粮储、屯田、清军、驿传、水利、抚民等事。宣宗宣德三年(1428)后因军事需要,增设总督、巡抚等官,布政使权位渐轻。清代沿明制,以承宣布政使司为一省最高民政机构,而布政使仅为督抚属官,专管一省财赋和民政,与管刑名之按察使并称两司。圣祖康熙六年(1667)后,每省设布政使一员,不分左右,俗称藩司。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