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伤寒论三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伤寒论三注 《伤寒论》注本。 16卷。清周扬俊(禹载)撰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刊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 书中前8卷为六经病证,卷9~15为各种杂病变证,卷16为脉法。作者认为《伤寒论》成书以来,不乏注本,惟方有执《伤寒论条辨》析理明切,喻昌《尚论篇》精思爽豁。 但二者亦互有长短,且各不融贯,乃阐发己意,补其未备,因成三注。认为仲景书论伤寒,当以风寒为重,其间春温、夏热、火劫、并病、合病、脏结、结胸、痞证、痉湿暍、痰病、宿食、动气、霍乱、差后劳复及阴阳易等病,别出另编于后,使伤寒、杂病界限明晰。 书中对方药分量、煎服法论述甚详。太阳篇尊方、喻二氏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之旨,但对条文的编次,又不尽同于方、喻,如将“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这一条,列于太阳上篇之首,使其成为太阳病纲领。认为“发热恶寒”或“无热恶寒”是由人体卫气、营血对外邪反应的强弱所决定。 并于每篇前,阐述经脉环周之理。 现存雍正元年(1723年)刊本,乾隆五十年(1785年)刻本等多种刊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